图说 / 2025年全国医疗保障工作年中座谈会近日召开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刘家碧
编辑 | 吴施楠
“药品、器械进了医保后价格降低,质量还有保障吗?”针对许多人担忧的这一现实问题,近日召开的2025年全国医疗保障工作年中座谈会给出了明确回应。会议要求推进医保科学化,以真实世界数据支持创新药械研发,建立医保综合价值评价体系,并将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医保综合价值评估结果作为医药上市、医保准入、价格调整的重要依据。
国家医疗保障局(以下简称,国家医保局)在早些时候已经释放了医保采购“重价值”的信号。国家医保局7月连续召开五场座谈会,专门聚焦“医保支持创新药械”这一主题。会议期间,国家医保局办公室主任朱永峰发文表示,医保代表全体参保人,向医药服务系统购买药品、耗材、技术服务等产品。这些产品到底好不好,医保花的钱到底值不值,应该看它在实际环境中的真实效果到底怎么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更需要用真实世界数据来评价医保所购买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公平性、可及性、创新性等综合价值。
医保综合价值评价体系如何落地实施?朱永峰主任介绍,以药品为例,可以从上市前、上市后进医保前、进医保后等三个阶段进行综合价值评价。关于进行综合价值评价的具体方法,要研究建立统一规范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公平性、可及性、创新性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
一是上市前的综合价值评价。比如有的创新药品在境内尚未上市,但在境内特定区域可以使用。对于这些药品,可以收集临床数据,使用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方法等进行评价,作为药品在境内上市和医保准入的重要依据。
二是上市后医保准入前综合价值评价。药品上市后,虽然有临床价值,但能否进入医保,需要使用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这个产品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公平性、可及性、创新性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还要与同类产品进行比较评价,从而决定是否纳入医保。
三是医保准入后的再评价。药品进入目录后不是一劳永逸,而是要动态管理。对目录内产品,一是要看其在临床实际中的真实情况,利用真实世界数据和统一规范的标准方法对其进行综合价值再评价;二是有新的类似产品出现时,也要对新、老同类产品进行对比,采用规范统一的标准和方法进行评价,看谁的综合价值更高。经科学评价后,综合价值不高的产品要及时调出目录。
药品综合价值评价做好后,耗材、医疗服务技术也可以按同样方法进行综合价值评价。目前海南已在此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就真实世界数据库建立、真实世界数据转化技术路径、药品(耗材、技术)综合价值评价体系(标准、方法)的建立等进行研究,已形成初步研究成果。国家医保局可以充分利用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初步研究成果,加快建立我国统一规范的、基于真实世界的医药产品综合价值评价体系、标准和方法,从而助力医保更好实现价值购买。
参考资料:
国家医疗保障局.2025年全国医疗保障工作年中座谈会在陕西召开
https://www.nhsa.gov.cn/art/2025/8/18/art_14_17585.html
国家医疗保障局.用真实世界数据助推医保价值购买
https://www.nhsa.gov.cn/art/2025/7/21/art_14_17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