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数据说全国有3.3亿心血管疾病患者,真的吓一跳!每5例死亡里就有2例和心血管病有关,高血压更是占了2.45亿人。为啥现在这病这么多?用中医的道理跟大家唠唠,都是身边能碰到的事儿,保证好懂。
首先得说吃出来的“麻烦”。中医讲“饮食不节生痰湿”,现在咱们吃饭,重油重盐是常态,火锅、烧烤、甜饮料换着来。这些东西吃多了,在中医眼里就像“垃圾”,会变成“痰湿”堵在身体里,血管也跟着变窄、变脆。就像家里的水管,总倒油腻的东西,时间长了肯定堵,血管也是一个道理。
然后是熬出来的“损伤”。现在人熬夜成了习惯,有人加班到半夜,有人刷手机到凌晨。中医认为“熬夜伤阴耗气”,晚上是身体修复的时间,尤其是半夜11点到凌晨1点,是“子时”,关乎肝肾养护。老熬夜,身体的“正气”就变弱,血管失去滋养,慢慢就容易出问题。就像花总不浇水,叶子会蔫,血管长期“缺养”,自然扛不住。
还有懒出来的“隐患”。过去人出门走路、干活,身体总在动;现在上班坐一天,下班躺沙发,步数能少则少。中医说“动则气血通,静则气血滞”,身体不动,气血就像水流变慢,容易“瘀堵”在血管里。时间长了,血管弹性变差,心血管病自然就找上门了。
最后是气出来的“负担”。现在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遇事容易着急上火。中医讲“怒伤肝,气郁则血瘀”,情绪一激动,肝气就容易“郁结”,气血流通不畅,血管也会跟着“紧张”。就像一根橡皮筋,总绷着不放松,早晚容易断,血管长期处于“紧绷”状态,肯定容易出问题。
其实护好心血管,中医也有简单办法。平时多吃冬瓜、芹菜、玉米须这些能帮着“清痰湿”的食材,比如用玉米须煮水喝;尽量11点前睡觉,别让身体“透支”;每天抽10分钟散散步,让气血动起来;遇事少着急,学会放宽心。
心血管病不是突然来的,是平时小习惯慢慢“攒”出来的。中医讲究“治未病”,从现在开始调整生活方式,把血管养好了,身体才能少出岔子,日子过得才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