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护理感悟】守护那份未曾熄灭的热爱

清晨6点,15床的雾化器准时发出细微的嗡嗡声。我轻轻地掀开淡蓝色的隔帘,只见陈女士正对着窗台上的绿萝,专注地练习腹式呼吸。晨光在她花白的发梢上欢快跳跃,宛如撒下了一把细碎的金箔。

3个月前她刚入院的情形还历历在目。晚期肺癌伴随肺不张,45%的血氧饱和度让她的指尖泛着青紫。每说半句话,她就像溺水者一样大口大口地吞咽呼吸。

那天,我手持呼吸训练器,为她示范吸气动作。她突然扭过头去,说:“练习这些有什么用?肺都像筛子一样了。”仪器上的红色浮标,好不容易升到300毫升,便颤抖着坠落下来——这还不到正常值的1/4。

不过,我注意到她的床头有一个皱巴巴的毛线团,露着半截织了一半的鹅黄色小袜子。我把呼吸训练器轻轻地放到她的掌心,说道:“这是给孙辈织的吧?下次您不妨试试一边织毛衣一边练习,就当是给这些小袜子吹点儿热气进去。”

那团毛线,竟成了奇迹的引线。第二天查房时,陈女士正对着织针犯难。呼吸训练器随着编织的节奏有规律地起伏,红色浮标颤颤巍巍地攀升到了500毫升的刻度。阳光照在毛线上,像为毛线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仿佛织进去的不是线,而是细碎的阳光。

渐渐地,病房里奏响了一曲别具一格的“呼吸协奏曲”。在监护仪有节奏的滴答声中,融入了毛线针清脆的碰撞声;在化疗泵匀速的滴落声里,穿插着呼吸训练器发出的悠长叹息。

当陈女士第一次完整地织好一双婴儿袜时,她的肺活量竟恢复到了1200毫升,血氧饱和度也稳定在了92%以上。

“赵老师您看,这袜筒像不像呼吸训练器的波纹管?”她笑容满面地将那毛茸茸的成品举到我眼前。曾经令她感到窒息的肿瘤阴影,此刻已幻化成织物上的镂空花纹,在晨风中轻轻摇曳。

最令人动容的时刻,发生在一个阳光和煦的早晨。陈女士一脸神秘地递给我一个扎着绿丝带的盒子。打开盒子,12双婴儿袜整齐有序地排列其中,渐次铺展开来。这12双婴儿袜的颜色,从浅绿过渡到墨绿。“每双袜子都织进了我的一个心愿。”她一边轻抚着氧气管,一边微笑着说道,“等我家小宝出生的时候,就能穿上它们了。”

此刻,我蓦然想起主任常挂在嘴边的话:“肿瘤病房里最宝贵的从来都不是医疗技术,而是患者自身焕发出的生命力。”那些曾被病痛扯碎的呼吸,于毛线的经纬间重又织就了一曲生命之歌;那些被化疗折磨的日夜,因一双双盼着穿上新袜子的小脚丫,变得有了长度、有了盼头。

原来,希望的种子无须刻意播撒,它本就隐匿在患者未曾熄灭的热爱之中。我们要做的,不过是递上一团毛线、一个呼吸训练器,而后守护着这些微弱的光芒,直至它们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肿瘤医院呼吸内科)

责编:韦永柔

审核:李伟强

终审:杜海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护理感悟】守护那份未曾熄灭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