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60%高血压患者属“盐敏感”,达标率却不足17%!破局关键

在我国北方,尤其是在每日盐摄入量高达13~14 g的天津,超过60%的高血压患者属于“盐敏感性高血压”,然而其基层诊断率却极低。与此同时,“血压正常就停药”、“迷信保健品”等认知误区仍在不断酿成悲剧,我国高血压控制率长期低迷的现状背后,是公众认知、诊疗策略与基层能力建设的多重困境。

基于此,《康迅网》特别专访我国知名心血管病专家、天津康汇医院院长李玉明教授。李院长将基于最新的学术共识与丰富的临床实践,为我们深度剖析盐敏感性高血压的筛查要点、击破常见认知误区、揭秘提升治疗达标率的“组合拳”,并直言基层医疗机构最亟待加强的支撑所在。本文不仅是献给全体医者的专业分享,更是为广大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一份科学、实用的高血压防治指南。

天津作为高盐摄入地区,盐敏感性高血压(SSH)患者占比超60%,但基层诊断率不足12%。基于2025年《高血压》期刊发表的SSH干预共识,哪些标志物可作为基层简易筛查指标?

李玉明教授:在我国,特别是在北方地区,盐敏感性高血压是一个极为普遍却未被充分诊断的问题。据统计,有60%~70%的高血压患者属于此类,而天津地区的每日盐摄入量高达13~14 g,远超健康标准。

要识别这类患者,无需从复杂检查开始,基层医生可以遵循一条清晰的路径,我将其总结为 “一问、一图、两评估” :

一问饮食口味:这是最简单直接的线索。主动询问患者是否为“重口味”,长期高盐饮食史是重要的风险提示。

一析血压节律:动态血压监测至关重要。重点关注其夜间血压节律,若正常“杓型”模式消失,转变为“非杓型”或“反杓型”(即夜间血压不降反升),这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一评靶器官损害:若患者较早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等靶器官损害迹象,应高度警惕盐敏感性高血压,因其对心肾的损害更为迅猛。

一验尿钠排泄:这是确诊的关键客观指标。收集24 h尿液并测定尿钠总量,若排泄量过高(如>200 mmol/24 h,约相当于食盐>12 g/d),即可基本判定。

对于基层简易筛查,24小时尿钠/肌酐比值是一个实用的替代指标。虽然诸如尿血管紧张素原 等新型标志物正被研究,但目前成本较高,暂不建议作为基层普筛首选。

如今,许多患者普遍存在“血压正常即停药”和“依赖保健品替代药物”等认知误区。您对这些认知误区有何看法?针对这些认知误区,医院或您个人在患者教育和管理方面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和经验可以分享?

李玉明教授:这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许多患者在血压控制后自行停药,或用保健品替代药物,其根源在于一个巨大的认知误区:他们认为“血压正常就等于高血压治好了”。我们必须向患者清晰地传达:您的血压正常正是药物起效的结果,而非疾病痊愈的标志。

高血压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状态,当前的治疗手段可以很好地控制它,但尚不能根治。季节变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夏季因血管扩张、出汗增多,血压可能自然偏低,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停药。一旦到了秋冬季,气温下降,血压会再次升高,必须重新用药甚至加量。因此,任何剂量的调整都必须在医生的评估和指导下进行,绝不能凭感觉自行决断。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患者轻信一些夸大甚至虚假的宣传,试图用保健品、降压手表、药浴泡脚等替代正规治疗。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没有症状不等于没有危险。很多高血压患者并无不适,但风险持续存在。近期我们就连续遇到两例悲剧:一位患者停用降压药,改用保健品泡脚,20天后突发脑干出血,虽经抢救生还却留下严重后遗症;另一位患者佩戴所谓的“降压手表”并停药,最终在出差途中突发脑出血不幸离世,年仅47岁。这些血的教训警示我们,任何未经科学验证的替代疗法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因此,攻克这些认知误区的核心在于持续、有效的患者教育。我们医院通过开设“高血压管理患教课堂”,用这些真实的案例警醒患者;我们的医生在每次接诊时,都会不厌其烦地向患者解释“服药的必要性”和“停药的危害”;我们还建立了患者随访群,及时解答疑问,提醒他们定期复查,在医生指导下规范调整用药方案。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仅为16.8%。这一数据反映出我国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达标方面存在显著的不足。那么,如何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达标率,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血压,减少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风险呢?

李玉明教授:要提高我国高血压的治疗达标率,我们需要一个系统性的策略,从发现、认知到治疗环节进行全面优化。

首要任务是解决“不知道”的问题,即提高知晓率。我们鼓励推行“首诊测血压”制度,建议患者在医疗机构的任何科室就诊时,都能常规测量血压。同时,在医院大厅、社区中心甚至商场等公共场所广泛设置无人值守的自动血压计,创造更多“机会性筛查”的条件,让更多人能方便、免费地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只有先发现血压升高,患者才会主动寻求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其次,关键在于解决“不坚持”的问题,即提升治疗依从性。这依赖于持续、有效的患者教育。医生需要用耐心和清晰的方式,让患者真正理解高血压的长期性和潜在风险,认识到规律服药和生活方式干预是缺一不可的“终身伴侣”。建立信任的医患关系、利用随访管理系统及时提醒和答疑,都能帮助患者建立长期管理的信心和习惯。

最后,在治疗策略上,我们应积极推行更高效、便捷的现代治疗方案。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于血压超过140/90 mmHg的患者,起始采用联合治疗是公认的高效策略。其中,更推荐使用单片复方制剂(SPC),也就是把两种降压药合成一片。这样大大简化了用药方案(一天一片),显著提高了患者的便利性和用药依从性,从而直接提升了血压达标率。随着国家药品集采政策的落地,这类药物的价格已大幅降低,经济门槛基本消除。

国际经验表明,采用单片复方制剂等优化策略后,高血压达标率可以从20%左右大幅提升至80%以上。这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信心。我相信,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以及媒体科普和政府政策的持续推动,我们一定能将我国的高血压控制率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真正有效遏制其带来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针对天津地区盐敏感性高血压的防治现状,以及患者存在的认知误区,您认为基层医疗机构在提升诊疗能力方面,最需要加强哪些具体的培训或资源支持?

李玉明教授:高血压防治的主战场毫无疑问在基层。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包括多数的盐敏感性高血压,都应在基层完成长期、规范的管理。只有少数难治性或疑诊继发性高血压的患者,才需要转到上级医院。因此,提升基层的诊疗能力是扭转防治局面的核心。

首先,最关键的是为基层医生提供系统化、实用化的专项培训。培训应超越基础理论,聚焦于实战技能的提升,包括:如何精准筛查与诊断盐敏感性高血压(如重视高盐饮食问诊、解读动态血压报告中的“非杓型”模式)、如何根据患者特点制定个体化的限盐与用药方案(如优先推荐利尿剂或钙通道阻滞剂),以及如何识别和处理常见药物的副作用。赋能基层医生真正成为高血压管理的“第一把关人”。

其次,必须为基层配备适当的技术手段,以技术赋能弥补资源差距。推广使用动态血压监测、可穿戴设备等工具,让数据帮助医生更客观地评估血压规律和疗效,而不仅仅是依赖一次诊室测量。这能显著提升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

最后,也是当前最大的挑战和要求,是培养基层医生“三高共管”的综合管理能力。现代高血压患者往往集超重肥胖、血糖、血脂异常等多种危险因素于一身。基层医生不能再仅仅盯着血压值,必须掌握对代谢综合征的综合干预策略,懂得如何通过指导减重、运动、饮食等生活方式干预,协同控制多项危险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下降,守护好居民的健康。

05

在解决高血压防治的诸多难题中,基层医师扮演着关键角色,而医师节正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与致敬。结合您多年的从业经历,您认为应如何进一步激发基层医师的工作热情,让他们更好地守护群众的心血管健康?

李玉明教授:激发基层医师的工作热情,不能仅靠单一手段,而需要一个融合了精神内核、价值认同与能力支撑的体系。这份热情首先源于我们入职时宣誓守护生命的崇高使命感。要将行医视为一份值得终身奋斗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份职业。当我们深刻理解到自身工作直接关联着生命的重量时,这份价值感便能转化为最持久的内驱力。

其次,这份热情来自于双向的尊重与认可。一方面,要切实改善医师的待遇与执业环境,让他们获得应有的生活保障和尊严,这是重要的基础。另一方面,更深层次的激励,来自于医生通过提升自身能力、成功帮助患者后所获得的职业成就感与患者的信任。当一位基层医生能精准诊断并管理好一位复杂的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避免其发生脑卒中,这种被患者需要、被社会尊重的感觉,是无可替代的。

其次,必须为基层配备适当的技术手段,以技术赋能弥补资源差距。推广使用动态血压监测、可穿戴设备等工具,让数据帮助医生更客观地评估血压规律和疗效,而不仅仅是依赖一次诊室测量。这能显著提升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

最终,热情的维系离不开持续的成长与团队支撑。通过系统培训提升基层医生处理高血压及“三高共管”等复杂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工作中感到游刃有余、充满自信。同时,构建一个上下联动、互相支持的医师共同体,让基层医生感到自己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强大的三级医院团队作为后盾。这种技术的赋能和团队的归属感,将共同点燃他们长期扎根基层、守护群众心血管健康的热忱与决心。

专家简介

天津康汇医院 李玉明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天津康汇医院院长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常委、高血压学组组长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副总编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内科医师分会 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总干事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 委员

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工程(CDQI)高血压中心 主任

天津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名誉主任委员

天津市医学会 副会长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 常务副会长

美国心脏病学会资深会员

欧洲心脏病学会专家会员

审稿专家丨天津康汇医院 李玉明教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60%高血压患者属“盐敏感”,达标率却不足17%!破局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