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原创 唐朝中后期,皇帝为何不立皇后,长达百余年的时间?

作为皇帝的正室,皇后肩负着“母仪天下”的光辉使命,享受着举国尊重的荣耀。同时,皇后在国家的祭祀与礼仪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因此,通常情况下,皇帝在登基后都会择立皇后,以确保后宫的稳定与支撑。然而,到了唐朝中后期,历史上却出现了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长达一百多年间,多个唐朝的皇帝竟然没有册立皇后。对此,究竟是皇帝们出于何种考虑,才引发了这种特殊的状况?

第一,拒绝立皇后。从严格意义上讲,唐朝的开国皇帝高祖李渊其实并没有立皇后,但那是唐初的事务,未必值得深究。真正开始频繁出现不立皇后的情形,是从唐代宗李豫即位时开始的。762年4月,李豫在权臣李辅国的支持下顺利登基,却由于与其情谊深厚的结发妻子沈氏失踪而没有册立皇后。沈氏的失踪与当时的安史之乱密切相关,尽管唐代宗四处派人寻找,但却始终杳无音信,令他心中郁结。

接下来是唐德宗李适,尽管他为长子李诵册立了太子,但他只将李诵的生母王氏封为淑妃。直到786年,王淑妃重病在床,唐德宗才决定册立她为皇后,但还未举行正式的典礼,王淑妃便已去世,令人唏嘘不已。第三位是唐顺宗李诵,他因病即位,因\"永贞革新\"的失败被迫逊位,太子李纯的生母王氏也未能及时被册封为皇后,竟然直接变成了太上皇后。

第二,不立皇后的原因与担忧外戚干政密切相关。唐朝中后期,许多皇帝对于后宫及外戚干政的忧虑愈发加深,尤其是在经历了武则天、韦皇后及杨贵妃的历史教训后,这种担忧愈发令人痛心。唐宪宗在成为广陵郡王时,迎娶了著名将领郭子仪的孙女郭氏,而在他即位后却拒绝封其为皇后,仅将其册封为贵妃。按理说,郭氏身为正妻,所生之子理应享有太子的资格,但唐宪宗在首度册封太子时,却偏偏选择了庶出的长子,显示出他对郭家权势的深刻顾虑。最终,在长子意外夭折的情况下,才勉强册封郭氏的儿子为太子,这一切都是出于对后宫权力的掌控与皇权的自我保护。

第三,宦官的影响同样至关重要。在唐宪宗之后,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唐懿宗以及唐僖宗均未立皇后。直到唐昭宗时期,才册立了何皇后,这段无皇后的漫长历史才告一段落,但此时的唐朝已然岌岌可危。在这一时期,宦官们的专权现象达到空前绝后的程度,皇帝不立皇后也与这些权势滔天的宦官们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东汉时期亦曾经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激烈斗争,唐朝虽然未必不理解其中的道理,但面对特殊的政治环境,这些宦官们显然也明白不能肆意分权的道理。在曾经的唐肃宗时期,李辅国与张皇后的权力斗争便是鲜明的例证。因此,宦官们借助手中权势掌控后宫动态,最终遏制了后宫外戚的势力扩展,深刻影响了整个朝代的历史走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原创 唐朝中后期,皇帝为何不立皇后,长达百余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