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控制的怎么样,主要看日常测量的血压是否达到了控制要求,所以测量的准确性必须有保证,要求测量的结果能够代表全天血压状况,这就需要重视一天中血压“三起三落”的规律,在这三个“起落”时间点测量血压缺一不可。
这三个“起落”常被称为“两峰一谷”,即两个高峰一个低谷。
第一个高峰,出现在清晨,通常是6:00-8:00。经过一夜休息,身体从休眠状态切换到活动状态,神经和激素系统迅速活跃起来,血压会快速上升到全天最值,称为晨峰血压,因此这个时段是心梗、脑卒中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最高发的时段。
第二个高峰,出现在傍晚16:00-18:00,相较于晨峰血压略低一些,但却是全天第二个血压高峰,与人体生物钟、白天的活动、情绪变化以及药物代谢等因素有关,如果傍晚的血压居高不下,就算是晨峰血压控制达标了,还是会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风险。
一个低谷,血压在傍晚第二个高峰之后会逐渐下降,到了夜间尤其是入睡后,比如在22:00-23:00测量睡前血压,血压接近全天的最低水平,要比晨峰血压低 10%-20%!,这个“低谷”非常重要,它给了心脏和血管宝贵的休息时间。
如果夜间血压相较于晨峰血压下降不足10%,意味着心脏和血管全天都在“加班”,得不到充分休息,长期下去损害很大,风险增高;如果夜间血压下降大于20%,可能提示存在某些疾病或者降压药物作用过强,在夜间可能导致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而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由此可知,真正控制达标的血压,“两峰一谷”必须达标,这就需要在一天中的“黄金三时刻”测量血压:
NO1:早晨黄金时。起床后1小时内,排尿后、服药前、吃早餐前,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后测量,最高不超过140/90mmHg。
NO2:傍晚关键点。下班回家后,吃晚餐前,安静休息5分钟后测量,最高不超过130/80mmHg。
NO3:晚上临睡前。晚上10点到11点准备睡觉前,在安静状态下测量,最高不超过120/80mmHg。
综上所述,高血压控制的怎么样,不能简单地随便测个血压就可以,要根据血压在一天中“三起三落”规律,抓住早晨、傍晚、睡前这三个黄金测量时间点,才能全面了解血压控制情况,为制定降压方案提供准确依据,才能更有效地保护我们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把心脑血管风险降到最低。你记住了吗?点个赞转发告诉更多人吧,关注天天听健康,方便每天学健康养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