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心灵驿站】孩子为何不愿意上学

小雨今年12岁,品学兼优的她突然不想去上学了。妈妈一脸愁容地说:“没有发生啥事儿,孩子在家也吃得好、睡得好,就是不愿意去学校。半年前,孩子总是断断续续请假,现在根本不愿意在学校待了,就算勉强去了,也坚持不了多久。孩子总是说自己难受,甚至崩溃大哭!检查身体也没有发现问题,她这么小,不去上学,怎么办呀?”

笔者经过详细询问得知,小雨也想好好学习,可是对考试感觉压力很大,担心考不好,一想到考试就紧张。尤其是在学校时,小雨经常注意力不能集中,有时会出现心慌、腹痛,甚至发抖、忍不住哭泣的情况。严重的时候,哪怕只是来到校门口,甚至提到考试和上学,就会出现上述躯体不适。小雨的情况是典型的焦虑伴躯体化症状,因心理障碍而产生了不愿意上学的行为。在学校门口,大家总能看到一些孩子紧紧抓住家长的手,眼泪汪汪地拒绝走进校园。这种现象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行为反应,许多学龄儿童曾出现过不愿意上学的行为,其背后往往隐藏着亟待关注的心理健康信号。

01

查找原因

首先,我们需要排查孩子不愿意上学的原因。

学业压力

比如考试焦虑、作业繁多。

社交创伤

比如与他人交往中发生冲突、被欺负。

心理障碍

比如分离焦虑、社交焦虑、低自尊、抑郁情绪等。

家庭系统问题

比如父母及亲子关系问题,重大生活变故等。

适应障碍

比如进入新学校或班级等。

神经发育障碍

比如特定学习障碍、孤独症、多动症、抽动症等。

其他原因

比如对学习意义感缺失、沉迷网络等。

孩子不愿意去上学,常被误解为懒惰或叛逆,实则与逃学存在本质差异,这是孩子用行为发出的求救信号。这些孩子通常伴有强烈的焦虑心理,很多个案存在分离焦虑或社交恐惧。神经科学研究结果显示,长期有这种行为的孩子杏仁核活跃度显著增高,并长期处于过度警觉状态。这种应激反应会引发皮质醇水平异常,进而影响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形成恶性循环。

02

应对策略

对于有这种行为的孩子,家长要特别注意。

避免惩罚惩罚

(如打骂、没收所有喜爱的东西、禁止一切娱乐)通常无效,甚至会恶化问题,让孩子感觉更孤立无助。

认真倾听

孩子的感受和原因,不打断、不评判。即使孩子说不出具体原因或原因听起来“微不足道”,也要接纳他的感受,审视家庭氛围,提供支持。

避免长期放任

虽然初期需要理解和灵活处理,但是长期完全不上学会导致学业严重落后、社交隔离、问题固化,重返校园会更加困难。

积极沟通

与学校建立积极沟通与合作机制。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该行为持续(通常超过两周),或者怀疑孩子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学习障碍,请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孩子不愿意上学的行为常常是儿童心理健康的警示灯,而非负性标签。我们用“理解”代替“指责”,用“支持”替代“强制”,会帮助更多孩子重获走向校园的勇气。(作者供职于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责编:韦永柔

审核:李伟强

终审:杜海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心灵驿站】孩子为何不愿意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