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吴施楠
编辑 | 袁月
乳腺癌并非单一疾病,而是包含多种不同分型的复杂病症。不同分型的乳腺癌,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患者的预后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激素受体阳性且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R+/HER2-)的患者占比最大,约为70%。然而,这七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普遍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难题—耐药,这已成为当前乳腺癌治疗领域亟待突破的瓶颈。
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江苏省妇幼保健院执行副院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殷咏梅教授告诉搜狐健康,总体来看,HR+/HER2-患者若能在早期得到诊断并接受规范治疗,预后通常较好。但临床中仍有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局部晚期,这类患者的复发可能性约为20%—30%。一旦出现复发和转移,治疗难度便会大幅增加,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在HR+/HER2-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体系中,内分泌治疗无疑是核心手段之一。殷咏梅教授解释说:“无论是在早期的辅助治疗阶段,以降低复发风险;还是在晚期的复发转移阶段,以控制肿瘤进展,内分泌治疗在HR+/HER2-乳腺癌患者中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且在临床上展现出显著的治疗效果。”
但令人遗憾的是,多数患者在接受内分泌治疗一段时间后,会或早或晚地出现耐药现象。不仅如此,其他类型的靶向治疗药物,如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的抗HER2治疗药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耐药问题。
这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极大挑战,尤其是原发耐药的情况。殷咏梅教授指出,临床上,原发耐药的HR+/HER2-患者往往在接受内分泌辅助治疗期间,尚未完成既定的治疗疗程,就出现了肿瘤转移。这部分患者在复发转移后,不仅可供选择的内分泌治疗方案有限,治疗反应也不尽如人意,预后极差。因此,为这部分人群寻找更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案,成为当前乳腺癌治疗研究领域的迫切需求。
来源 / unsplash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内分泌治疗的耐药机制中,PAM通路(PI3K/AKT/mTOR信号通路)得到了重点关注。该通路的突变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都密切相关。
“PAM通路在HR+/HER2-乳腺癌患者中的突变概率高达60%以上。这一通路的突变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它是一个重要的预后因子,存在该通路突变的患者,相较于无突变的患者,预后通常更差,疾病进展风险更高;另一方面,它还是一个有效的预测因子,能够预测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治疗效果,以及是否会产生耐药。”殷咏梅教授解释道。
基于此,对于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尤其是那些出现早期复发的HR+/HER2-乳腺癌患者,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PAM通路检测,以便根据检测结果为患者制定更精准的后续治疗方案,实现个体化的精准治疗。
殷咏梅教授结合临床实际谈到,若检测结果显示存在PAM通路突变,针对该通路上的一些靶向药物便能在后续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医生会选择PAM通路上的抑制剂,如PI3K抑制剂、AKT抑制剂以及下游的mTOR抑制剂等,与内分泌治疗联合使用。这种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逆转耐药,帮助患者更好、更长久地控制肿瘤进展。
近年来,围绕PAM通路抑制剂的临床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的PAM通路抑制剂不断涌现,并通过临床试验验证了其疗效。
“CAPItello-291临床研究结果显示,AKT抑制剂卡匹色替联合内分泌治疗相较于单纯的标准内分泌治疗,疗效得到显著提升,可为患者带来更好、质量更高的临床获益。这一重要研究结果不仅改变了临床实践,也被纳入相关治疗指南。”殷咏梅教授举例说。
除了单靶点抑制剂的应用,多靶点联合治疗的探索也为耐药患者带来了新希望。近期还有研究表明,对于存在PI3K突变的人群,采用内分泌治疗联合PI3K抑制剂及CDK4/6抑制剂的方案,比标准的内分泌治疗联合CDK4/6抑制剂更能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在殷咏梅教授看来,这些不断涌现的临床研究成果,持续推动着乳腺癌治疗领域的发展,也在不断优化着临床实践中的治疗策略。
当然,新药的不断涌现也意味着患者的经济负担会有所增加、药物的可及性也面临现实问题。对此,殷咏梅教授表示,药物价格是患者和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刚获批上市的创新药物价格通常较高,这使得相当一部分患者难以承受。不过,在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等机制的实施下,许多曾经价格高昂的创新药物纳入了医保目录,大幅降低了患者的用药负担。
殷咏梅教授期待,越来越多的肿瘤创新药和乳腺癌创新药获批上市后能尽快被纳入医保,让更多患者从中受益,真正实现“创新药普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