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甲状腺超声报告时,不少人会被 “低回声”“微钙化”“边界不清” 等专业术语弄得一头雾水,甚至心生恐慌。其实,并非所有的异常描述都意味着恶性。
昆明中研甲状腺医院解读超声报告中的关键信息,帮你理清结节的 “健康信号”。
01
先看 “结节分级”:快速了解风险高低
超声报告通常会根据结节的特征给出一个 “TI-RADS 分级”(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这是最直观的风险提示:
1-2 级:完全良性,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定期复查即可。
3 级:良性可能性极大(恶性风险<2%),多数只需每年复查超声。
4 级:可疑恶性(恶性风险 2%-90%),其中 4A(2%-10%)、4B(10%-50%)、4C(50%-90%)风险依次升高,通常需要进一步穿刺活检。
5 级:高度怀疑恶性(恶性风险>90%),建议尽快明确诊断、治疗。
6 级:已通过病理证实为恶性。
分级是对结节整体风险的初步判断,具体还需结合各项细节指标分析。
02
拆解关键指标:读懂结节的 “个性特征”
回声:结节的 “明暗程度”
超声图像上,结节的亮度与正常甲状腺组织对比,可分为:
等回声:亮度和正常组织差不多,良性居多。
低回声:比正常组织暗,恶性结节常出现这种情况,但桥本甲状腺炎等良性疾病也可能有低回声的表现,需结合其他特征。
高回声:比正常组织亮,良性可能性大,如结节性甲状腺肿。
无回声:像 “水囊” 一样呈黑色,几乎都是良性囊肿。
边界与形态:结节的 “轮廓长相”
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圆形或椭圆形):大多是良性结节,就像边界整齐的小疙瘩。
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分叶状、毛刺样):恶性风险增加,因为癌细胞生长不受限,容易 “侵犯” 周围组织,导致轮廓不规整。
钙化:结节里的 “小石头”
钙化是结节内的钙盐沉积,不同类型意义不同:
微钙化:像针尖一样的细小亮点,是甲状腺癌(尤其是乳头状癌)的典型表现之一,需要高度警惕。
粗大钙化:较大的斑块状亮点,多为良性,比如结节老化后的钙质沉积。
边缘钙化:结节边缘的环状钙化,多数是良性,但如果钙化不完整,中间有实性成分,就要多留意。
纵横比:结节的 “生长方向”
纵横比是结节前后径(上下方向)和左右径(左右方向)的比值。
纵横比<1:结节 “横着长”,符合良性结节的生长特点。
纵横比>1:结节 “竖着长”,像往深部扎根,恶性可能性较高。
血流:结节的 “血液供应”
血流不丰富或仅周边有血流:良性结节常见,说明结节生长速度较慢。
内部血流丰富且杂乱:恶性结节可能需要更多血液供应来支持快速生长,但部分良性的高功能腺瘤也会血流丰富,需综合判断。
颈部淋巴结:结节的 “邻居状态”
如果报告提到颈部淋巴结肿大、结构紊乱(如髓质消失、出现钙化),要警惕结节可能发生了淋巴转移,尤其是恶性结节。
03
拿到报告后该做什么?
别自己吓自己
单一指标异常不代表恶性,比如低回声可能是良性炎症,微钙化也并非 100% 是癌,医生会结合多项指标和分级综合判断。
遵医嘱做进一步检查
4 级及以上结节通常需要穿刺活检,通过细针抽取少量结节组织做病理分析,这是判断良恶性的 “金标准”。
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良性结节或暂时无需处理的结节,要按医生建议定期(如每 3-6 个月)复查超声,观察大小、形态变化。
甲状腺结节大多是良性的,即使是恶性,早期发现和治疗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读懂超声报告,更清晰地和医生沟通,配合做好后续检查和治疗,让健康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