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年轻不设防,“骨松”早登场

有些东西真的容易松

比如骨质

就像我朋友阿珍

昨天我喊她蹦迪

她说已戒,勿扰

跟我妈一样骨质疏松了

害怕蹦着蹦着就骨折

欧漏!

53岁骨质疏松我见怪不怪

26岁骨质疏松,好小众的词

……

咱们能不能直立行走

活动自如可都指望着骨骼呢!

01

骨质疏松究竟是啥

简单来说:骨质疏松症它会让我们的骨量减少、骨组织变得变得“脆脆的”导致骨头更容易折断。

依据病因,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青少年型)。

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呢,就是其他疾病或者药物等因素引起的。

2018年全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女性中有32.1%患病,男性为6.9%;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2.0%,女性中有51.6%患病,男性为10.7%。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数量远高于男性。

02

为啥女性的患病率会高出那么多?

1、雌激素大撤退

女性从35岁到绝经期之间,骨头就像个慢慢漏气的气球,骨量每年会丢个 0.3% - 0.6%。进入围绝经期后,女性的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导致雌激素的分泌量明显下降。这一过程会使得骨形成减少,同时骨吸收增加,导致骨量大量减少。

等绝经后雌激素这个 “大管家” 走了,破骨细胞就像脱缰的野马,疯狂破坏骨头,骨量那是直线下降。一般绝经后15 - 20年内,女性的骨量可能降低至峰值骨量的33%~50%,直到70岁后骨量丢失速度开始减慢!咱女性一生要丢的骨量差不多是峰值的 50%,男性才 30%,所以咱们更容易得骨质疏松。

但男性朋友也别大意,他们也会骨松,只是比女性来的慢一些,晚一些!女性受雌激素影响多一些所以来的早一些。

2、生活方式的 “坑”

吃不对:好多人为了美,这不吃那不吃,钙摄入严重不足。像有些小女孩天天可乐、奶茶,吃外卖,还过度防晒,钙吸收不好,骨头能健康吗?就像有个 25 岁的姑娘,长期减肥,还爱喝可乐奶茶,结果一年多以后腰背疼,一检查,骨质疏松了。

不运动:整天坐在办公室,下班就瘫着,骨头都没机会 “锻炼”,骨密度自然就下降。

3、特殊时期的 “挑战”

孕哺期:有个 6年生了三胎的妈妈,36岁,哺乳 1.5 年,腰痛得厉害,以为是带孩子累的,结果一查是骨质疏松。

4、疾病与药物搞破坏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女性卵巢功能衰竭,雌激素没了,骨头也就跟着遭罪。35岁的一个姐妹,得了乳腺癌,经过手术与化疗(有些化疗药物是会影响骨代谢的),停经1年,化验提示卵巢功能衰竭,骨密度检查骨质疏松。

03

骨质疏松的危害

1、疼痛难耐

腰背疼、全身骨头疼,就像有小虫子在骨头里爬一样,疼得让人难受,晚上睡觉都不踏实,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身高缩水

椎体骨折后,可能会变矮,以前的衣服不合身了,还可能会驼背,不仅难看,还会影响心肺功能。

3、骨折风险大增

轻轻摔一跤,甚至打个喷嚏、弯腰捡个东西都可能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部位包括椎体、前臂远端、髋部、肱骨近端和骨盆等,其中椎体骨折最为常见。髋部骨折是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

看吧,骨质疏松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它会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年轻女性盲目减肥、不运动、长期喝碳酸饮料、可以导致骨质疏松。

妊娠期、哺乳期长期缺钙和不运动也会导致骨质疏松,因为疾病原因切除子宫切除子宫卵巢过早进入围绝经期(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破骨细胞活性增加,成骨细胞活性下降,导致骨量低下、骨质疏松,最终导致骨折。

04

看看自己有没有骨松可能

05

打响预防保卫战

1、营养、晒太阳

多进食含钙丰富的食物、摄入足量的优质蛋白,必要时服用钙剂。在补充钙的同时,充足的维生素D也是必不可少的。晒太阳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从而促进肠道的钙吸收。

建议上午11时至下午3时,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15-30分钟。在享受阳光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开强光以免晒伤。

建议从娃娃抓起,从小就做好骨量储备!

2、绝经前后干预很关键

在此阶段各种原因导致雌激素急速下降,出现围绝经期症状,这是防止骨质疏松的关键时机,妈妈们除了补充营养和钙剂外,规范的激素补充是此类骨质疏松防治的最佳措施。

3、改掉坏习惯、动起来

走路、慢跑、爬楼梯,让骨头受点 “压力”,刺激它变得更结实。练练哑铃、做做瑜伽、跳跳广场舞,增加肌肉力量,保护骨头。戒烟戒酒,少喝咖啡和碳酸饮料,这些可都是钙流失的 “帮凶”。

4、积极治疗

要是真的骨质疏松了,也别慌,及时去医院。医生会根据情况开药,像抑制破骨细胞的药、促进钙吸收的药、补充雌激素(绝经后女性)或者促进骨形成的药等。

同时,配合康复治疗,像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能缓解疼痛,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骨质疏松症一旦发生逆转困难,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应贯穿于生命全过程,定期检查,及时预防,对于女性来说,30-35岁是骨量的高峰期,年轻时做好充足的骨量储备,更年期做好激素补充,能有效防止骨质疏松。

妇幼健康科普作者:张泽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年轻不设防,“骨松”早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