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一人减肥,八面来风 四路专家,多管齐下

一人减肥,八面来风

四路专家,多管齐下 浙江省中山医院多学科减重门诊,一站式解决减重疑难杂症 本报记者 刘千 通讯员 陈瀛

针灸埋线减肥

视觉中国 供图

本报记者 刘千 通讯员 陈瀛

戒碳水减肥影响月经?私教课上完体重又反弹?运动减肥伤了关节怎么办?减重的路上挑战不断。

上个月,浙江省中山医院创新推出健康减重“组合拳”——集结内分泌科、针灸科、运动康复科、营养科等多学科专家的“减重联合门诊”正式开启。该门诊融合各科室特色:有内分泌科的“减肥贴+轻盈茶”调理代谢;针灸科的“穴位埋线”抑制食欲、提升燃脂效率;运动康复中心则为科学减脂、保护关节提供专业指导。患者只需挂一个号,即可获得多学科专家共同制订的个性化减重方案。

那么,这套“组合拳”如何巧妙破解不同的减重难题?让我们从几位患者的真实经历中寻找答案。

几万元私教白练,一停就反弹

中医减肥因人施治

工作刚满三年的小林(化名),体重从120斤一路攀升至150斤。为改变现状,她曾斥资数万元报名私教课程,虽一度瘦身成功却遭遇反弹,后又尝试健康管理机构推荐的戒碳水饮食法,结果导致月经紊乱,苦不堪言。

内分泌科副主任王陈芳评估发现,小林BMI为27.3kg/㎡,属于超重范畴,尚未出现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问题,并非病理性肥胖。

经中医辨证,王陈芳为其制订了“穴位减肥贴”配合“轻盈茶”的组合方案:减肥贴每周贴敷两次,轻盈茶每日煎煮饮用。首周,小林的体重便减轻了4斤。

内分泌科主任徐英英介绍,“穴位减肥贴和轻盈茶”有健脾祛湿、化痰消脂的作用,适合生理性肥胖人群,能调节胃肠道,提高代谢水平。但是对于病理性肥胖的患者,要先明确肥胖的病因,再加以正确的西药治疗,结合生活方式改变及中医中药特色诊疗,才能真正有效地减重。

160斤的宁波姑娘小王(化名)专程赶到杭州找徐英英看诊。徐英英发现她全身毛发增多,后颈部还出现了黑棘皮,住院检查后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

徐英英联合营养科主任刘建芳,为小王量身定制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与营养指导的个性化减重方案。

营养师周思思表示,单纯依赖药物或盲目节食效果难以持久,甚至可能损害健康,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才是减重和改善多囊的基石。针对小王的个体情况,她为其精确计算每日总能量摄入,确保营养均衡。在饮食结构上,周思思特别叮嘱要注重优质蛋白摄入,选择低GI复合碳水稳定血糖,并保证充足膳食纤维以增加饱腹感,同时严格控制油脂、盐分及添加糖的摄入。“这既是减重的需要,也是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内分泌的关键。”

治疗半个月,小王体重下降6斤,后续半月又减4斤,月经周期也恢复正常。目前她仍在坚持原方案以及营养跟踪指导,体重保持稳定。

徐英英强调,减重是长期工程,必须端正态度,将良好的生活方式与乐观心态贯穿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持之以恒,才能有效防止体重反弹。

针灸埋线减肥引千万次围观

医生说出不反弹的奥秘

前阵子,在潮新闻抖音号上,浙江省中山医院的“中医针灸埋线减肥”视频掀起1400万次围观热潮。这背后有什么奥秘?

针灸科主任韩德雄介绍,针灸穴位埋线将可溶性羊肠线埋入身体特定穴位,通过持续刺激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内分泌失调,抑制肥胖者胃肠消化吸收和亢进食欲,同时提高代谢,促进脂肪分解消耗。

“埋入体内的胶原蛋白线不影响工作生活,约10-15天会被人体自然溶解吸收。”针灸科主治中医师杨丽娉补充道。

148斤的莎莎(化名)因惧怕针刺一直不敢尝试埋线,又被朋友埋线治疗的效果所吸引,几个月前,她鼓起勇气走进针灸科门诊。

初体验时她十分紧张,但随着银针、细线在腹部快速操作,莎莎惊叹:“这就结束了?还没感受到疼痛……”

在杨丽娉指导下,莎莎坚持完成埋线治疗,并养成规律作息、合理饮食与运动的习惯。她欣喜地记录下身体的积极变化:第三次治疗后,半个月体重直降5斤;完成四次疗程时,她发现自己面对曾经很喜欢的美食,也只需吃个六七分饱便自觉停筷。更让她意外的是,曾经的疲惫感也消失了,周末偶尔放纵一下,也不见反弹。

最新体质检测报告显示,她的基础代谢率提升了12%,腰围缩减了6厘米,体重也轻了15斤。

杨丽娉解释,穴位埋线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提高代谢,也能抑制食欲。但她强调,个体效果差异很大,取决于年龄、肥胖程度、健康状况和饮食习惯等因素。

对于部分患者“吃得少却瘦不下去”的困惑,杨丽娉指出,这通常与年龄增长导致的基础代谢下降有关——吃得少的同时代谢也变慢,容易陷入“饿也瘦不了”的循环。

她特别提醒:即使通过埋线达到目标,维持体重稳定关键在于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日常饮食需确保蛋白质充足,搭配均衡蔬菜粗粮,限制高盐、高油、高糖食物,并配合规律运动。

38岁男子跑步瘦身反伤膝

这份运动处方给关节减负

减重路上并非只有饮食关,科学运动同样重要。但是如果方法不当,非但难以见效,还会损害身体。

38岁的顾先生(化名)婚后三年体重增20多斤,176厘米身高配180斤体重。“都胖在肚子上,还有中度脂肪肝,甘油三酯也高。”为减肥,他定下“每天下班夜跑5—10公里”的计划。半个月下来,虽然瘦近10斤,却膝痛难行。检查提示其前交叉韧带、半月板受伤,并伴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康复治疗师林国豪分析,这些损伤可能与训练量骤增、跑姿欠佳及肌力不平衡等因素有关,使关节短期内承受的负荷显著增加。评估发现,他蹬地推进不足,主要靠屈髋屈膝的“拖步”前进,这种跑法可能增加膝关节伸肌矩负荷;同时踝跖屈肌、足内在肌、臀肌及核心肌群力量薄弱,也会加重膝、髋压力。

通过步态分析和动作测试评估后,林国豪为其制定了个性化“运动处方”,主要包括强化踝跖屈肌群与足内在肌力量,训练“脚趾抓地感”;臀肌激活与髋稳定训练及核心稳控训练,以优化推进与减震模式;暂停跑步,改为游泳、骑行、椭圆机等低冲击运动,以降低关节负荷,同时训练中随时关注疼痛与疲劳反应。

经过3个月系统干预与技术重塑,顾先生膝痛明显缓解,并开始循序渐进的中低强度跑步,同时养成了规范的热身与放松习惯。

该院康复评定与治疗中心副主任钮雪康建议,超重、肥胖人群运动前应进行体脂成分、心肺功能、关节状况及血糖血压等全面健康评估,有基础疾病者需专业医生指导,切勿盲从。此外,大体重人群进行跑步、跳跃等高强度运动时,膝关节承受压力是体重的3-5倍,应优先选择游泳、骑行、椭圆机等低冲击运动,避免开合跳、跑步等高冲击动作,可以从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开始,循序渐进。运动前务必热身5-10分钟,重点活动髋、膝、踝关节,穿缓冲性好的运动鞋;运动后可以进行5-10分钟低强度慢走及静态拉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一人减肥,八面来风 四路专家,多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