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必看科普:饮用水常规检测的 9 项关键指标

每天都要喝的水,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你知道吗?饮用水的安全与否,是通过一系列专业检测来判断的,其中常规 9 项指标尤为关键。这些指标涵盖了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等多个方面,能全面反映水源水、出厂水及管网水的质量,也是国家强制性标准的核心内容,更是判断水处理工艺是否达标的重要依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 9 项指标到底是什么。

饮用水检测常规 9 项详解

  1. pH 值(酸碱度) 为何检测:它能体现水体的酸碱平衡状态,对水中金属离子的溶解性以及消毒剂的效果影响很大。如果 pH 值过低,可能会造成管道腐蚀;过高则容易导致结垢。 国家标准:根据《GB 5749-2022》,pH 值应在 6.5~8.5 之间。 检测方式:可使用 pH 计或比色法,在现场就能快速测定。
  2. 浑浊度(NTU) 为何检测:用于衡量水中悬浮颗粒物的多少,是判断水处理效率和微生物控制能力的重要参考。浑浊度过高,可能会使消毒剂的效果被掩盖,从而增加健康风险。 国家标准:《GB 5749-2022》规定,浑浊度应≤1 NTU。 检测方式:采用散射光浊度仪或目视比浊法进行检测。
  3. 余氯(Cl₂) 为何检测:作为饮用水消毒的关键指标,余氯能确保在管网中持续杀灭细菌和病毒。不过,余氯过量可能会产生致癌的副产物。 国家标准:按照《GB 5749-2022》,出厂水的余氯含量应≥0.3 mg/L,管网水应≥0.05 mg/L。 检测方式:可通过滴定法或使用便携式余氯检测仪进行检测。
  4. 色度(PCU) 为何检测:能反映出水中是否存在有机物、藻类或工业污染的痕迹。如果色度异常,可能意味着水源受到了污染,或者水处理工艺出现了问题。 国家标准:《GB 5749-2022》要求色度≤15 PCU。 检测方式:常用铂钴比色法或分光光度计来检测。
  5. 臭和味 为何检测:水中的异味可能是由有机污染物、藻类代谢物或氯化副产物等引起的,会直接影响人们的感官体验。 国家标准:《GB 5749-2022》明确规定,饮用水不得有异臭异味。
  6. 肉眼可见物 为何检测:能直观地反映水中是否有悬浮物、沉淀物或微生物团块,是人们感知水质安全的第一个指标。 国家标准:《GB 5749-2022》规定,饮用水中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的颗粒、纤维或沉淀物。 检测方式:通过目视观察即可。
  7. 细菌总数 为何检测:可以反映水中微生物的污染程度,是判断消毒效果的核心指标。 国家标准:《GB 5749-2022》中规定,细菌总数应≤100 CFU/mL。 检测方式:采用平板计数法,在 37℃的环境下培养 24 小时后进行检测。
  8. 总大肠菌群 为何检测:作为粪便污染的指示菌,一旦检测出总大肠菌群,就提示水中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 国家标准:《GB 5749-2022》要求,总大肠菌群不得检出。 检测方式:可使用多管发酵法或滤膜法检测。
  9. 化学需氧量(CODMn) 为何检测:用于衡量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总量,是评估水体自净能力和处理工艺效率的重要参数。 国家标准:《GB 5749-2022》规定,化学需氧量应≤3 mg/L。 检测方式:常用酸性高锰酸钾分光光度法

饮用水检测的重要意义

饮用水检测可不是小事,它的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保障人体健康:通过检测微生物(如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毒理指标(如砷、铅、汞、氰化物)等,可以有效防止水源性传染病和中毒事件的发生,避免氟斑牙、高铁血红蛋白症等慢性疾病的出现。
  • 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及时通过检测发现污染问题,能够控制疫情传播的风险,确保供水系统的卫生可靠。
  • 保护环境生态:对水体中的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进行监测,能防止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维护生物多样性。
  • 支持水资源管理:为水质评估、水源保护以及水处理工艺的优化提供依据,助力水资源的科学规划。
  • 确保用水质量达标: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通过检测验证消毒效果(如余氯含量),保障饮用水的质量符合饮用要求。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必看科普:饮用水常规检测的 9 项关键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