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跟着古人学心理(37)| 从黛玉的“愁”到你的“难”:中医视角下,抑郁从不是性格的错

精神科门诊,常常遇到这样的患者:“医生,我是不是太没用了?一点小事就扛不住,肯定是我性格有问题,才会得抑郁症。”他们一边被情绪的阴霾笼罩,一边用“性格不好”“心理素质差”的枷锁把自己捆得更紧。

这让我想起《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她的敏感多思、悲春伤秋,也常被当作心眼小的例证。但从中医来看,无论是黛玉的“愁”,还是你的“难”,都与性格缺陷无关,而是身体发出的失调警报。今天我想从中医角度,聊聊为什么抑郁不是你的错

一、中医谈“郁”:不是“想不开”,是“气血跑不动了”

中医里,抑郁症被归为“郁证”,核心是“气血郁滞、脏腑失和”。就像道路堵车时车开不动,身体里的“气”和“血”流动不畅,情绪自然会堵在心里。

黛玉从小怯弱不胜,属于中医说的素体亏虚,她的愁绪本质是肝气郁结。你看她看到落花会哭,听到雨声会愁,不是心眼小,而是肝气郁结让她的情绪泄不出去,只能跟着外界的风吹草动起伏。再看门诊里的你:情绪低落、对什么都提不起劲、做事犹豫不决,可能是“肝气郁结”遇上了“心脾两虚”。这就像手机既没信号(肝气郁)又没电(心脾虚),不是手机质量差,是需要调信号、充电了。所以,患抑郁症可能是“肝气偏虚”“气血易淤”的体质特点,而不能归结为性格或心理素质的问题

二、自我调节是“缓兵之计”,该用药时别硬扛

很多患者说“我想自己扛过去,不想吃药”。这种想变好的心意值得肯定,但就像地里的庄稼旱得快死了,光靠用手扇风(自我调节)没用,得浇水施肥(药物干预)才能活过来。

中医调理“郁证”,讲究“疏其淤堵、补其不足”。轻度的“郁”,比如偶尔情绪低落、能正常吃饭睡觉,确实可以靠自我调节:找朋友聊聊、每天走走路,这些就像给轻微堵车的道路疏导交通。但如果“郁”到吃不下、睡不好、上班都费劲,像河流堵成了堰塞湖,光靠划小船疏通没用,得开闸放水(药物)。药物不是依赖品,而是“维修工”帮身体把失调的机能调回来。该用药时不用药,不是坚强,是给身体帮倒忙。

三、承认“身体需要帮忙”,是对自己最大的温柔

你总觉得“别人都没事,就我不行”,其实是没看到别人可能也在偷偷调理。就像有人感冒了会吃感冒药,没人会说“你怎么这么经不起冻”;那抑郁了需要用药,什么要怪自己“经不起事”?

中医说“郁证”的康复,先得认病:承认自己现在“气血有点堵”“身体有点虚”,就像承认“今天有点累”一样自然。然后告诉自己:“我需要点帮助,不管是吃药还是找人聊,都不丢人。”当你开始把“抑郁”看作身体需要调理的信号,而非性格缺陷,就已经迈出了疗愈的第一步。而这一步,比你想象中更勇敢。

专家简介

徐保彦

徐保彦:中西医结合一科副主任,主治医师,心理治疗师,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全日制医学博士,毕业于中南大学,期间在国家精神医学中心参与多项科学研究及临床诊疗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情感障碍。河北省妇幼保健协会妇女精神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从事临床工作10余年,发表多篇SCI论文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曾获河北省医学会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擅长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失眠症等。尤其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的诊治有较深入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一科简介

中西医结合一科拥有一支受过正规临床心理学和精神医学训练的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专家,以中西医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中医行为治疗、针灸治疗、音乐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改良电休克治疗等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类精神疾病。特别对不能耐受精神科药物副作用的难治性精神障碍患者,可改善其服药依从性和耐受性,提高精神科药物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更好的回归社会。

中西医结合一科为女病房,设床位41张,配有监护室、娱乐室、餐厅等。中医郁病研究室挂靠在本科室,主要研究方向是抑郁障碍的中医诊断和治疗,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为广大患者提供多纬度的优质医疗服务。

供稿科室 | 中西医结合一科

审核| 徐保彦

责编 | 王熙

编审 | 马克谨

01

02

03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跟着古人学心理(37)| 从黛玉的“愁”到你的“难”:中医视角下,抑郁从不是性格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