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健康提示
胃胀胃痛嗳气,针灸治疗显奇效
黄 振
今年42岁的李女士最近突发胃胀胃痛、嗳气,尤其在为二宝辅导作业生气后症状加重,严重时甚至恶心反酸,向闺蜜诉苦道,“我胃胀胃痛有三四年了,一生气就加重,做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轻度肠化,呼气试验幽门螺杆菌(+),服用‘四联疗法’药物1个月,幽门螺杆菌已经转为(-),但胃胀胃痛仍时有发作,尝试过多种药物如奥美拉唑、果胶铋、莫沙必利、硫糖铝、熊去氧胆酸等等,效果均不太满意,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听说针灸对胃病效果不错!你可以去试试!”闺蜜说。
随后,在闺蜜的推荐下,李女士慕名来到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国医馆针灸推拿科诊治。在对李女士详询病史、仔细查体,结合西医检查、中医舌象、脉象表现后,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辨证为“肝胃不和型”,经过3个月的针灸治疗后,患者病情得到显著改善,3个月后复查胃镜显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无。
“真神奇!针灸效果居然这么好!”李女士赞道。
什么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伴或不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它较非萎缩性胃炎程度为重,占慢性胃炎的10%~20%。而胃镜及病理活检是唯一能够确诊胃病性质的诊断方法。它是世界公认的难治性胃病之一。
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原理是什么?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中医“胃痛”“痞满”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属于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胃虚弱为主要病机,以瘀浊阻络为病理关键。病变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因此,治疗上除益气健脾外,还应注重疏肝理气。
针灸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穴上,以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阴脾经及足太阳膀胱经所属经穴使用最多,主穴以足三里、中脘、内关、胃俞、脾俞、太冲为主。足三里是胃的下合穴,下合穴乃脏腑之气下合于经脉的穴位,又“合治内腑”,故足三里常用来治疗胃之疾患,有“肚腹三里留”之说。中脘为胃之募穴,内关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与冲脉合于胃心胸,为治疗胸脘疾患之要穴。胃俞为胃之背俞穴,俞、募穴是脏腑之气血在人体前后结聚的地方,善调脏腑之气。脾俞是脾之俞穴,脾与胃相表里,与胃俞相配共奏健运脾胃之效。太冲疏肝理气。
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优势在于能明显改善和缓解本病的症状和体征:如痞满、胀满、嗳气、纳呆、恶心及上腹部疼痛、压痛等,并且具有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大大减轻了患者长期被疾病困扰的痛苦。
现代医学研究亦表明,针灸能调节胃肠蠕动、调节胃酸分泌、改善微循环、缓解疼痛、调节神经系统、增强免疫力,对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的清除及胃的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逆转有一定作用。
(作者系农工党党员、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国医馆针灸推拿科副主任中医师)
责编:陈晶
制作:王 慧
审核:贺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