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湿气重肚子大怎么排湿减肥?新加坡贡方堂中医丘保润一方告别大肚腩!

啤酒肚?大肚腩?人到中年,最顽固的“战场”往往在腹部!明明四肢不算胖,偏偏肚子很大,穿衣服没型,这是怎么回事?

大肚腩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科专家丘保润指出,很多现代人的肥胖问题,特别是那种“肉松软、肚子大、易疲劳”的类型,根源往往在于脾虚湿困。新加坡地处热带,常年湿热的气候,加上快节奏生活、饮食不节(喜冷饮、甜腻、生冷)、思虑过度、缺乏运动等因素,极易损伤脾胃功能。

中医讲“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水湿的能力下降,导致体内湿浊内停。这些湿浊堆积在体内,不仅让人感觉身体沉重、精神不振、大便粘腻,还会阻碍气血运行和代谢,形成难以减掉的“湿胖”或“痰湿型肥胖”。丘医生强调,对于这类肥胖,单纯节食或剧烈运动往往事倍功半,强健脾胃、祛除湿浊才是治本之道。

大肚腩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现代人常见的松软型大肚腩(尤其按压柔软、易疲劳、多汗者),其核心病机往往指向中医的"脾虚湿盛":

1.脾虚失运:身体"代谢引擎"动力不足

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更是水液代谢的"总调度"。

长期饮食不节、思虑过度、久坐少动,皆可损伤脾气。

脾虚则无力运化水谷精微,也无力输布水液,导致代谢废物与多余水湿停聚体内。

2.水湿内停:腰腹成为"废水池"

脾虚产生的湿浊,易在身体疏松部位(尤其腰腹)停滞堆积。

这些停滞的水湿(并非纯脂肪)与气机不畅共同作用,形成外观松软、按之如棉、甚至伴随浮肿的"虚胖"肚腩。

3.卫表不固:体表"防护网"漏洞百出

中医认为,"卫气"有固护肌表、调控汗孔开合的作用。

脾虚导致卫气生成不足、固摄无力,体表门户失守。

结果易出汗(尤其稍动即大汗)、怕风怕冷、易感冒——这些都是脾虚湿盛、卫表不固的典型信号。

大肚腩中医怎么调理能减肥?

面对脾虚湿盛型的大肚腩,丘保润医师在贡方堂TCM临床中特别推崇并常用源自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的经典方剂——防己黄芪汤。此方原为治疗“风水”(一种以水肿为主要表现的风水相搏证)而设,其病机正是表虚不固,风水郁于肌表,兼有内湿,与气虚湿肿型肥胖高度契合。

防己黄芪汤由木防己、黄芪、炙甘草、白术四味药组成,具有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之功效。

方中黄芪(君药):大补脾肺之气,益气固表止汗。它是提升身体“气”的动力的核心,增强脾的运化功能和卫气的防御固摄能力。好比给身体这台“水泵”加足了马力。

防己(臣药):利水消肿,祛风除湿。它能有效疏通水道,将停滞在皮里膜外(尤其是腹部、下肢)的水湿排出体外。是清理“水患”的主力军。

白术(佐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辅助黄芪补气健脾,同时帮助防己更有效地运化水湿。是稳固“堤坝”(脾胃)的关键。

甘草(使药):调和诸药,并能益气和中。

生姜、大枣:调和营卫(气血),鼓舞胃气,助黄芪、白术补中益气。

加减妙用:

气虚严重(极度乏力、气短):可重用黄芪(30g-50g或更多),或加党参、太子参。

水肿明显(腹围大、下肢浮肿):可加茯苓、泽泻、冬瓜皮、玉米须,增强利水效果。

脾虚湿盛(大便溏稀、食欲差):可加炒薏米、山药、芡实,加强健脾止泻。

伴有轻度气滞(腹胀):可加少量陈皮、砂仁行气化湿,避免补气药壅滞。

怕冷明显(脾肾阳虚):可酌加干姜、附子(需谨慎,遵医嘱)。

医案

患者:梁先生,45岁。

主诉:近三年腹部"游泳圈"明显,松软如棉,尝试多种减肥法效果不佳。伴严重疲劳感,开会稍久即大汗淋漓,背部尤其怕风,常备外套在办公室,易感冒,晨起眼睑微肿。

初诊:观其舌淡胖、苔白腻水滑,脉濡缓。

辨证属:脾肺气虚,水湿内停,卫表不固。

开方:防己黄芪汤加减。(黄芪、防己、白术、炙甘草、生姜、大枣,加茯苓、防风增强利湿固表之力)。

结果:服用1周疲劳感减轻,出汗明显减少,怕风感缓解。服用5周腰围测量减少4厘米,腹部明显变紧致松软感大减,精神转佳,不再频繁感冒。巩固调理2月体重稳定下降,腰围共减少9厘米,大肚腩基本消失,精力充沛,工作状态焕然一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湿气重肚子大怎么排湿减肥?新加坡贡方堂中医丘保润一方告别大肚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