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 月,福州的肖先生(化名)遭遇了一场令人胆战心惊的意外。
此前,肖先生购买了3 根葫芦瓜准备食用。当吃到最后一根时,意外状况出现了。他刚咬下第一口,就察觉味道十分不对劲,苦味明显。不过,他起初以为是瓜尾部分,便没太在意,直接咽了下去。接着又咬了第二口,依旧苦得难以忍受,这才停下没再继续吃。
然而,危险正悄然降临。吃下这苦葫芦瓜没一会儿,肖先生就感觉身体不适。仅仅十几分钟后,他开始剧烈呕吐,紧接着胸闷、气紧、头晕等症状接踵而至,还伴有腹痛和腹泻。更可怕的是,之后他竟三次晕厥并摔倒在地。
家属见状,赶忙将他送往医院。医生接诊后,发现肖先生情况危急:他表情淡漠,身体虚弱到无法站立,血压低至78/52mmHg,已经出现休克症状,同时还伴有高乳酸血症、电解质紊乱等问题,肾功能也出现了明显损伤。
医生迅速展开详细问诊,仔细了解肖先生的进食情况。经过综合分析,医生初步判断,导致肖先生出现严重腹泻甚至意识丧失的“罪魁祸首”,正是那口“超级苦”的葫芦瓜。
01
葫芦瓜本身无毒,
但发苦时毒过砒霜
葫芦瓜,又名瓠子、瓠瓜、扁蒲、蒲瓜和夜开花,属葫芦科。在正常情况下是安全无毒的,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是常见的健康蔬菜。但葫芦瓜出现苦味时,其含有的葫芦素(尤其是葫芦素B、D 等)会急剧增加,这种物质毒性极强,甚至超过砒霜。
葫芦素是植物在逆境(如基因变异、高温干旱、病虫害)下产生的天然防御物质,即使经过高温烹煮也无法破坏其毒性。人误食后,短时间内就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时会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损伤肝肾功能,危及生命。有文献记载,仅摄入数克发苦葫芦瓜就可能导致中毒,且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只能通过催吐、洗胃等方式紧急处理。
为避免误食中毒,消费者在选购葫芦瓜时应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和渠道,确保蔬菜新鲜。烹饪前,可用舌尖轻舔去皮的瓜肉,若有苦味应立即丢弃。同时,接触过苦葫芦瓜的菜刀、砧板等器具也要清洗干净,防止毒素残留。一旦误食后出现剧烈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应立即催吐、大量饮水并及时就医。
02
这些“苦”也有毒,不要没苦硬吃
1.苦丝瓜
丝瓜和葫芦瓜一样,同属葫芦科。正常的丝瓜带有淡淡的甜味,但苦的丝瓜中含有一种糖生物碱,加热后也很难去除。食用后,可能在半小时到数小时内出现中毒症状,如口干、口麻、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会导致脏器功能受损。若发现丝瓜有苦味,应立即停止食用。
2.苦杏仁
苦杏仁中含有苦杏仁苷,水解后会产生有毒的氢氰酸和苯甲醛,食用过多会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头晕、无力、昏迷、抽风等症状,严重时可致死。
3.苦甜瓜
甜瓜发苦多因未成熟、病虫害、储存不当或农药残留,导致葫芦素等有毒物质积累。这些毒素耐高温,食用后可能引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休克。因此,发苦甜瓜切勿食用,以确保健康安全。
为保障健康,食用蔬菜前一定要仔细辨别味道,一旦发现苦味,切勿食用,避免“病从口入”。
家庭医生在线媒体矩阵中心
编辑:吴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