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院阳伏林教授带领研究生团队,深入长乐沙生中草药科技小院,对沙生中草药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调研。此次调研旨在进一步拓宽中草药在畜牧领域的应用范围,提高养殖业的效益和环保水平。
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如何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降低养殖成本,提高肉品质量,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中草药作为一种具有营养和保健双重功效的饲料添加剂,在提高畜牧生产性能、增强动物免疫力、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品质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院此次调研,旨在探索中草药在畜牧养殖中的应用潜力。
阳伏林教授团队一行抵达长乐沙生中草药科技小院后,立即投入到实地考察工作中。他们参观了中草药种植基地,详细了解了辣木、鬼针草等品种的种植情况。在基地负责人的带领下,团队还对食叶草、蛋白菊等新品种进行了观察,并对新品种的种植条件、生长性能、药用成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记录。他们发现,这些新品种在长乐地区的生长适应性良好,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此外,团队还对种植基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进行了分析,为今后新品种的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了深入了解新品种的药用成分,阳伏林教授团队在对前期辣木、鬼针草等品种研究应用的基础上,重点对食叶草、蛋白菊等沙生中草药新品种进行实地观察,系统查阅其种植条件、性能作用及生物量产出等资料,制定了新品种应用研究路径方案。现场采样并经保鲜处理后,样本将被带回实验室进行有效成分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在调研过程中,阳伏林教授团队表示应与福建省农科院的专家团队深入合作并联合课题攻关,共同探讨中草药在畜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福延公益中草药科普志愿队全程参与了此次调研活动,并就今后科普活动方案进行了商讨。志愿者们表示,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普及中草药知识,推动中草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双方商讨了今后联合开展基地科普与”走出去”科普活动方案,同时,志愿队向专家队伍对福延本草乡村振兴创业基地的付出表示感谢。
此次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院阳伏林教授团队的调研活动,不仅拓宽了中草药在畜牧养殖中的应用领域,还为今后中草药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奠定了基础。随着中草药在畜牧业的广泛应用,我国畜牧养殖业的效益和环保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