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癌症治疗有越来越多的药物、方法以及手段,如靶向药、免疫疗法和微创等。然而,临床进展远不如预期,尤其是有些癌症复发的速度惊人。
其实无论手术、还是放疗、化疗往往都是“敌我不分”,不管是肿瘤细胞还是正常细胞统统杀灭。一方面严重的损伤了机体,甚至导致很多患者宁可放弃治疗,也不愿忍受这些治疗出现的“生不如死”的毒副反应。
另一方面,西医各种手段也不可能将癌细胞统统杀灭,而且大量诱导耐药癌细胞的产生,导致肿瘤转移或复发。
比如放化疗充其量只是对数性地灭癌细胞,即使再大剂量,都残存少量癌细胞。这些漏网的癌细胞都是耐药性的,一旦微环境适宜时,便会迅速增殖。复发癌症就加大了治疗难度。
所以,癌症只有长期有效控制,才真正算治疗成功。长效控制重要的是改善“土壤”,消解癌症赖以滋生的根基。
所以我们不能只消灭癌细胞,一定要在适度控杀癌细胞的同时,改造癌细胞赖以滋生的“土壤”,增强自身免疫力,让体内“土壤”不适合癌细胞增殖,这才是求本之治。
中医药素有“标本之治”之说,主张“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对于急者,我们第一时间可以先重点“踩刹车”,根据身体情况用药方面尽可能抑灭癌,一旦换着缓过来,重点又在于釜底抽薪,也就是从多个环节介入,努力改善其生存“土壤”,从根源上加以控制残存癌细胞,预防复发。
癌症预防复发,“驯化”残存癌细胞必不可少
癌症之所以能致人于死地,主要是因为癌细胞能侵犯正常组织并转移到远处。未经治疗的癌症病人多死于癌转移;经治疗的病人,无论手术、放疗或局部治疗,治疗后的复发转移率都很高。
科学证明,化疗后癌细胞能产生耐药性,甚至可增强残癌的恶性程度(侵袭和转移的能力)。在癌症分子靶向治疗领域十分热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其实也是“双刃剑”——短期抑制肿瘤周围血管生长,长期反促癌细胞扩散——这种治疗方式,往往只能让患者生命延长几个月。
行之有效的抗癌方式应该是:一边消灭肿瘤,一边从免疫、内分泌、神经、代谢等角度综合干预,调变肿瘤,最终令残癌细胞改邪归正,“把老虎变成猫”。在“驯化”肿瘤方面,中医中药无疑“技高一筹”。
癌症是全身性疾病,所以一定要综合治疗,同时要明白癌症是慢性病,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有持久的抗癌战略。
抗癌成功的关键,“消灭”与“改造” 并举
在抗癌战争中,只有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才能有效保存自己。治疗癌症也一样,只有尽可能多地消灭肿瘤才可能保住生命。手术所以成为实体瘤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因为它能瞬间大量消灭了肿瘤。
但现代科学已证明,即使很小的肿瘤,血液里已出现循环中的癌细胞,因此用目前常用的疗法要达到100%消灭肿瘤是困难的。对待残余肿瘤,尽管其数量可能不到原先的1%,但这1%就可能导致疾病复发转移而最终置病人于死地。
癌症是多因素引起、多阶段形成、多基因参与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像治疗结核病可以针对一个细菌用一个药物来解决,为此“消灭肿瘤+改造残癌/改造机体”的综合治疗是必然趋势。
对癌症而言,“改造”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机体的“改造”;二是对残余肿瘤的“改造”。对机体的“改造”,主要是提高机体抵抗力,以便更有效地发挥病人自身的力量对付残余肿瘤;对残余肿瘤除进一步消灭外,还需要采取“改造”,使之“改邪归正”,所以抗癌过程中祖国传统中药治疗手段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