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双 通讯员 陈雨虹
编辑 金晶 内容总监 俞茜茜 金晶
监制 徐芳
最鲜活的病例在临床,最实用的健康建议来自临床医生。浙医在线特别开设《医生有话说》专栏,邀请浙江省内各家医院各个科室的临床医生亲自撰文,解读当下健康热点,根据最近临床接诊的典型病例进行健康科普,对门诊中发现的患者在治疗或养生时出现的误区进行提醒,以及医生对某一疾病在治疗方面的思考、看法、研究等。
陈晓佩 浙江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很多“糖友”视粥为洪水猛兽,生怕喝粥后血糖迅速攀升。最近天气热,不少人家里煮绿豆粥,糖尿病患者能喝吗?
其实,“糖友”们并非与粥绝缘。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和研究,我总结出一套“三步聪明喝粥法”,只要掌握科学方法,粥也能成为“糖友”放心享受的美食。
一、选对米
这是关键中的关键。我常常跟患者强调,千万别用单一的精白大米煮粥。全谷物才是更好的选择,像燕麦米、糙米、黑米、小米、藜麦等,它们富含膳食纤维,消化速度慢,能有效延缓血糖上升。有研究显示,用糙米替代部分白米煮粥,餐后血糖反应会显著降低。
另外,别忘了加点杂豆类,红豆、绿豆、芸豆、鹰嘴豆等豆类不仅富含优质植物蛋白和纤维,GI值(注:血糖生成指数)还普遍较低。豆类中的抗性淀粉能进一步稳定血糖。我建议杂粮杂豆的比例至少占到粥原料的一半以上。像燕麦糙米粥、绿豆小米粥、藜麦黑米红豆粥这些组合,在临床观察中对血糖影响都比较温和。
二、搭好料
蛋白质可是稳定血糖的“锚”。喝粥时,一定要搭配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蛋白质能延缓胃排空,大大降低混合食物的整体升糖速度。我还会建议大家用醋或柠檬汁调味,因为酸能延缓食物的胃排空,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
优质蛋白的选择很多,一个水煮蛋、几片酱牛肉、一份清蒸鱼或鸡胸肉、一杯无糖豆浆或一小块豆腐干都是理想搭档。蔬菜纤维也不能少,在粥里加入足量的蔬菜,像菠菜、青菜、西蓝花、菌菇、胡萝卜丁等,或者在喝粥时搭配一份凉拌蔬菜或清炒时蔬。
三、控好量
即使是健康的杂粮粥,也得控制总摄入量。要把粥作为主食的一部分,而不是唯一主食。我建议每餐粥的量控制在1小碗(约150-200克熟粥),同时相应减少当餐其他主食,如米饭、馒头的量。
粥煮得越稀烂,糊化程度越高,升糖速度可能越快。建议粥煮得稍稠一些,保留米粒或豆粒形状,避免长时间熬煮成“米糊”状。
进食顺序也有大学问,采用“先吃菜肉,后喝粥”的顺序。先吃蔬菜和蛋白质食物垫底,能在胃中形成基础,再喝粥时,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就会进一步减慢。而且吃饭要细嚼慢咽,避免狼吞虎咽。
对于血糖控制不稳定或存在其他并发症的糖友,建议在医生或注册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