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赵萌医生神经调控技术破解偏瘫困局

偏瘫,作为中风后常见的后遗症,让许多患者从行动自如的状态跌入生活无法自理的困境。传统康复治疗往往难以突破神经功能障碍的瓶颈,无数家庭在漫长的康复路上倍感煎熬。而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河南院区功能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赵萌,凭借其在神经调控领域的深厚造诣,为偏瘫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康复通道。

赵萌医生深耕功能神经外科近 20 年,师从中国神经调控开拓者栾国明教授,将神经调控技术精准应用于偏瘫治疗领域。作为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委会核心成员,他主导优化的脊髓电刺激(SCS)电极植入技术,能将手术误差控制在 0.5mm 以内,其带领的多学科团队每年完成数百例肢体功能障碍手术,在偏瘫治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58岁的王先生(化名)是郑州一家机械厂的退休技工,2024年初突发脑中风后,左侧肢体完全失去运动功能。左手呈蜷缩状无法伸展,左腿拖拽着地面才能勉强挪动,吃饭、穿衣等日常小事都需要家人协助。在社区医院进行了半年康复训练后,左肢肌张力仍持续增高,肘关节像被焊死般难以弯曲,这让一辈子要强的王先生陷入深深的自卑。

"当时连拧开矿泉水瓶盖都做不到,看着孙子递过来的玩具都接不住,夜里经常偷偷哭。" 王先生的妻子回忆道。他们辗转多家医院,医生均表示神经损伤不可逆,建议继续保守康复。直到2024年秋天,经病友介绍得知赵萌医生的神经调控技术,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河南三博脑科医院。

赵萌医生在30分钟的初诊中,用通俗的语言向王先生解释:传统康复如同 "外部推力",而神经调控是 "激活内部引擎"。他通过Ashworth量表评估发现,王先生左上肢肌张力达4级(最高级),属于顽固性痉挛状态,正是神经调控技术的适应症。考虑到患者对手术的顾虑,赵萌建议先进行为期3周的体外电极体验。

体验第5天,王先生惊喜地发现左手手指能轻微张开;两周后,他竟能自主握住水杯。这个微小的进步让全家振奋不已。2024年11月,赵萌医生为其实施了永久性电极植入手术,仅用1.5小时就完成了 2mm 导丝的精准植入。术后第3天,王先生左肘关节活动度增加30度,术后1个月已能自主完成扣纽扣的动作。

与传统治疗不同,赵萌团队采用 "手术 + 即时康复" 模式。医院康复训练室配备了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术后第2天就由康复师介入,结合电刺激参数调整进行针对性训练。"赵主任每天都会来看恢复情况,根据肌张力变化微调电流强度,从最初的3.2V逐步降到1.8V,那种细致劲儿让人特别安心。" 王先生感慨道。

作为北京专家常驻郑州,赵萌医生的诊疗费用较北京同类治疗低 40%,且纳入医保报销范畴。王先生的整个治疗过程(含体验期)总费用约12万元,医保报销后个人承担不足5万元,极大减轻了家庭经济压力。

如今的王先生不仅能独立行走,还重新拾起了年轻时的木工爱好。在近期的复诊中,他特意带了一个亲手制作的小木凳送给赵萌医生:"这是我用左手扶着锯子做的,虽然粗糙,但代表我的心意。"

赵萌医生常说:"偏瘫患者的康复不仅是肢体功能的恢复,更是尊严的重建。" 他带领的肢体运动功能诊疗中心,通过神经调控技术与多学科康复的深度融合,已让近千名偏瘫患者重新站立行走。在这条破解偏瘫困局的道路上,赵萌和他的团队正不断探索前行,为更多患者点亮生活的希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赵萌医生神经调控技术破解偏瘫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