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9-14岁青春期警钟:家长必须关注的8大心理隐患!

暑期过半,不少家长前来院内精神心理科求助,多是关于孩子青春期的烦恼:“孩子不和我们沟通、沉迷手机、厌学,管不听、叫不动,怎么办?”

软硬兼施,各种方法用尽,却只换来对抗升级。不仅耽误学习,亲子关系也在一次次冲突中伤痕累累,父母心力交瘁,孩子渐行渐远......

想要“逃离一切”的高中少年

精神心理专家肖强主任诊室接诊过一名16岁男孩:从小就是“乖乖男”,十分胆小,一直生活在家人的关心和爱护中。

▲肖主任看诊中

上学后,因为性格内向,他在班里几乎不主动和同学交流。更会因小事而哭泣,课堂上要是被老师批评,情绪激动的他便自行跑出教室,在校园的某个角落里躲避起来。男孩之前的成绩在班里属于中等水平,进入高中后成绩退步十分明显,老师反馈说学习时无法投入。

人际交往方面,他十分渴望和班里的同学自然地交往,但是又特别害怕和他人接触,男孩总感觉他人在密切注意自己,需要不停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仪态和表情,唯恐出现异常状况。

不久后,男孩发现自己的肚子总发出“咕噜”声,这让他感觉很丢脸,更加焦虑不安,严重影响到了学习和生活。男孩吃了一段时间的调理肠胃的药物,效果不是很明显,加上情绪越来越糟糕,男孩越来越害怕去学校,想要逃离这一切。

结合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和家庭访谈等,肖主任指出男孩的表现属于典型的社交焦虑。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时感到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

资深专家肖强主任提醒家长,如果孩子社交焦虑的时间超过6个月,会影响个体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也会影响个体的自尊和个性发展,需要寻求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的干预和治疗。

9-14岁青春期,警惕这8大心理问题

9-14岁是孩子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关键期,生理剧变带来心理震荡,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肖强主任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出需重点关注的8大信号:

1. 自我认同混乱:“我是谁?”的迷茫

表现:突然改变穿衣风格(如穿奇装异服)、频繁说“没人懂我”、对自己的外貌过度挑剔。

2. 社交退缩:从“合群”到“孤僻”

表现:拒绝参加集体活动、回避同学聚会、说“交朋友没意思”,或总说“同学都针对我”,甚至长期躲在房间里,需警惕社交焦虑或被孤立。

3. 情绪极端化:像“过山车”一样起伏

表现:前一秒还在笑,下一秒突然发脾气;因小事崩溃大哭,或对重大事件表现冷漠。这是青春期激素波动导致的情绪调节能力下降,但若频繁出现,可能发展为抑郁或躁狂。

4. 躯体化症状:心理问题“跑”到身体上

表现:没理由的头痛、腹痛、恶心,去医院检查却查不出病因。比如有的孩子到周一就“胃痛”,其实是对上学的焦虑转化成了身体不适。

5. 对抗权威:从“听话”到“对着干”

表现:故意违背父母或老师的要求、频繁说“凭什么管我”、甚至用“离家出走”威胁。这是孩子寻求“独立权”的方式,但过度对抗可能引发家庭冲突。

6. 过度关注外貌:陷入“颜值焦虑”

表现:频繁照镜子、抱怨“胖”“丑”、节食减肥,甚至影响正常饮食。青春期孩子开始关注外貌,但过度关注可能发展为体象障碍,影响身心健康。

7. 网络沉迷:在虚拟世界“躲起来”

表现:一天玩手机超过6小时、吃饭睡觉都抱着手机、拒绝现实社交,甚至模仿网络上的不良行为。沉迷网络往往是为了逃避现实压力,如学习困难、人际受挫。

8. 自伤行为:用疼痛“确认存在”

表现:用小刀划手臂、用头撞墙、故意淋雨生病,甚至说“死了算了”。这是孩子在用极端方式释放心理痛苦,或“用身体的痛掩盖心里的痛”,需立即干预。

家长这样做,帮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

面对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波动,肖强主任给出4个疏导技巧:

1. 给“自主空间”,别当“控制型家长”

把“决定权”还给孩子:比如让他自己选衣服、安排周末时间,即使你不认同,也可以说“你的选择有你的道理,只要不影响健康就好”。

2. 学会“非暴力沟通”,少说教多倾听

用“观察+感受+需求”替代指责:少问“为什么”(容易引发对抗),多问“是什么”“怎么样”;不说“你天天玩手机,以后肯定没出息”,而是“妈妈看到你这周有5天玩手机到深夜(观察),担心你休息不好影响学习(感受),我们能不能约定每天玩1小时(需求)?”

3. 帮孩子“接纳不完美”,对抗负面评价

当孩子说“我太胖了”,别否定“你不胖”,而是说“每个人都有不完美,你的画画得那么好,这就是你的闪光点”;当孩子被同学嘲笑,教他说“你的看法不代表所有人”,同时帮他找到“同频的朋友”。

4. 当孩子“情绪崩溃”,先“接住”再“疏导”

孩子发脾气时,别急着讲道理,先递一杯水、拍拍他的背,等他平静后说“刚才你很生气,能说说为什么吗?”;若孩子拒绝沟通,可以写张纸条:“如果你想聊,我随时都在。”有时候,“陪伴”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如果孩子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心理问题(如长期情绪低落、自伤念头、拒绝上学),或家长尝试多种方法仍无法改善,需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杭州复旦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愿意成为您和孩子的“心理伙伴”,用专业的方法,陪孩子平稳度过这段特殊时期,让每个青春期孩子都能自信、快乐地成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9-14岁青春期警钟:家长必须关注的8大心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