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平时爱抽两口烟,喝点小酒,日子过得挺舒坦。最近,他总觉得嘴里不对劲,吃东西没滋味,刷牙老出血,有时还长溃疡,疼得连饭都吃不下。
随后去了医院检查,医生检查后脸色严肃,建议做进一步筛查。原来口腔长期不适可能是身体在“报警”, 某些癌症早期可能通过口腔表现出来,比如舌头、牙龈或口腔黏膜的变化。
老王吓了一跳,赶紧配合检查,幸好发现得早,只是炎症,但医生提醒他要戒烟限酒,定期检查,防患于未然。
生活中,你是不是也常忽视口腔的小问题?嘴里的不适, 可能不只是上火那么简单,你有没有想过,它可能在提醒你更严重的事情?
一、三种“危险信号”你中招了吗?
1.口腔溃疡老不走
谁还没长过嘴里的小疮?疼点没事,抹点药通常几天就好了。可如果这疮在舌头、牙龈或嘴内壁上,拖了两三周还不消,甚至越来越大,那就得警惕了。
正常溃疡最多十天半月就愈合,顽固不退的可能跟免疫系统闹别扭有关,比如口腔癌或某些全身性疾病在搞鬼。
平时吃太烫或太辣的食物、爱咬嘴唇的人,容易让口腔黏膜受伤,风险更高。赶紧照镜子看看,你嘴里有没有这种“赖着不走”的家伙?
2.牙龈或口腔莫名出血
刷牙时牙刷上红了一片,或者吃个苹果嘴里有血腥味,这可不是牙膏广告里的正常画面。
偶尔出血可能是牙刷太硬或牙结石作怪,但如果经常这样,甚至没刷牙嘴里的血味都散不掉,问题就不小了。
口腔出血可能跟牙龈炎有关,但更严重的可能是身体在“报警”。比如,某些癌症会让口腔黏膜变脆弱,或者影响血液凝固,刷牙就像“挤颜料”一样吓人。
3.味觉丢了或舌头怪怪的
味觉变差、舌头麻麻的或有烧灼感,像被辣椒烫了似的,这些都是嘴巴在“抗议”。
这种怪感觉可能跟神经受损或口腔黏膜异常有关,某些头颈部癌症或全身疾病早期就爱在这儿捣乱。
尤其是舌头一边麻一边没感觉,或者吃东西总觉得“隔了层纱”,更得当心。年纪大、爱抽烟或身体虚弱的人,更容易被这种信号“盯上”。
二、发现信号后怎么办?
别慌,嘴巴给你拉响警报,可不是让你吓得睡不着,而是提醒你赶紧行动!发现这些“危险信号”,别当小事拖着,下面几招教你咋应对,简单直接又靠谱,保准让你心里有底,身体更安心。
1.赶紧找医生瞅瞅
嘴里不舒服超过一两周,比如溃疡老不愈合,或者刷牙总出血,别自个儿瞎猜是“上火”还是“牙不好”。赶紧挂个牙科或口腔科的号,让专业医生瞧瞧。
口腔癌或者其他毛病,早期发现治起来简单多了。 拖下去,问题可能越闹越大,费钱又费劲。
2.生活习惯得改改
抽烟喝酒是口腔的大敌,爱嚼槟榔的更得悠着点。这些习惯就像给口腔“火上浇油”,让癌症风险蹭蹭涨。
发现信号后,先试着把烟掐了,酒少喝点,槟榔也别嚼了。吃东西也得注意,少碰太烫、太辣的,别老让口腔黏膜“受伤”。多吃点水果蔬菜,维生素能帮口腔恢复元气。改习惯不怕慢,一天一点,身体会谢你。
3.定期检查别偷懒
年纪过了五十,或者有抽烟喝酒的“前科”,口腔和身体检查得放进日程表。每年去牙医那儿洗个牙,顺便让医生看看嘴里有没有白斑、肿块啥的怪东西。
口腔癌筛查简单得很,医生扫一眼就能发现苗头。别觉得麻烦,这就像给车做年检,查出小毛病修修就行,总比半路抛锚强。
平时在家也能自查,拿个小镜子,对着光看看舌头、牙龈有没有异常,摸摸有没有硬块。早发现早处理,癌症也得给你让路。
三、防癌从“嘴”开始
嘴巴不仅是吃喝聊天的“工具”,还是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想让癌症离你远点?
下面几招教你怎么从“嘴”开始,把健康攥在手里,简单又实用,保准你能轻松上手。
1.每天刷牙
刷牙可不只是让牙齿白得能当镜子,口腔清洁是防癌的第一步。牙刷选软毛的,别把牙龈刷得“哭爹喊娘”。
一天刷两次,早晚各来一遍,每次两分钟,牙缝也别放过,用牙线轻轻清理,别让食物残渣在嘴里“安家”。牙膏含氟的就行,保护牙齿还能防细菌捣乱。
口腔干净了,细菌和炎症少,癌症想找茬都难。吃饭后漱个口,少让酸性食物在嘴里“搞破坏”,这习惯简单,效果大得很。
2.吃喝得挑对“朋友”
爱吃辣条、喝滚烫的茶,或者老嚼槟榔,这些都是口腔的“敌人”。烫嘴的食物和饮料会伤口腔黏膜,时间长了,黏膜老受伤,癌症风险就悄悄涨。
少吃糖,甜食是细菌的“五星级酒店”,容易让牙龈发炎。喝水也得跟上,口腔干巴巴,细菌更爱闹腾。 吃得健康点,嘴巴舒坦,身体也跟着乐。
3.定期找牙医“聊聊”
别觉得看牙医是花钱找罪受,其实这是给口腔上个“保险”。每年去洗个牙,顺便让医生瞅瞅嘴里有没有白斑、硬块这些怪东西。 口腔癌筛查简单,医生拿个小镜子一照,啥问题都藏不住。
尤其是抽烟喝酒、年纪大的朋友,半年查一次更稳当。
平时在家也能自查,拿个小手电,对着镜子看看舌头、牙龈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摸摸有没有肿块。
4.心态好,健康跑不了
防癌不光是刷牙吃饭的事,心态也得摆正。别整天担心“嘴里的小疮是不是癌症”,压力大了反倒伤身。
保持心情舒畅,多跟家人朋友聊聊,健康的事儿大家一起盯着,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