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周文清 北京市延庆区妇幼保健院
夏季来临,不少减肥人士将精米白面全部替换为糙米、玉米等粗粮。但过度依赖粗粮,反而可能损伤脾胃,越吃越虚。
我国自古便有进食粗粮的习惯。《证类本草》中便记载绿豆有“谨按补益,和五脏,安精神,行十二经脉”的功效,并认为其“作饼炙食之佳”。古时被称为甘薯的红薯,不仅能“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也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本草纲目》中便有“南人用(甘薯)当米谷、果食,蒸炙皆香美”的记载。
现代研究也发现,与精制米面相比粗粮的膳食纤维丰富,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降低结直肠癌风险;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更高,尤其是B族维生素、镁、锌等;属于低血糖生成指数食品,有助于控制血糖;饱腹感强,有利于体重管理。
过量食用反伤脾胃
长期只吃粗粮,可能损伤脾胃。粗粮中纤维含量高,相对精制米面更难消化。
对于术后患者、年老体弱者等脾胃功能较弱的人群来说,过多食用粗粮可能加重胃肠负担,进而引发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
如何正确食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健康成人每天可摄入谷类食物200~300g,其中包含全谷物类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
脾胃功能相对较弱的儿童、老年人则应在此基础上适当减量,也可把粗粮细作,以减轻胃肠负担。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为了改善口感,在粗粮中加入大量的面粉、淀粉、奶油、糖等,也要避免采用油炸的方式将粗粮制作为粗粮点心。
此外,增加粗粮摄入量时应当循序渐进,若突然大量食用可能会引起肠道不适反应。
来源:首都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