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简说内分泌 | 血压飙升190!三药联用无效,中医一招破

83岁的劳奶奶因血糖控制不佳入院治疗,却在住院期间出现了令人担忧的血压异常。令人费解的是,即便医生将降压药物增加到三种联合使用,并将剂量调整至最大耐受量,她的血压依然居高不下,收缩压甚至一度飙升至190mmHg以上。面对这一棘手的临床困境,西医常规治疗似乎陷入了僵局。就在此时,中医辨证施治的独特视角为治疗带来了新的转机。

一、降压药“失灵”:83岁奶奶的血压为何飙到190+?

劳奶奶既往规律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和奥美沙坦酯片,血压一直控制良好。然而近期,她的血压突然异常升高,收缩压一度达到190mmHg以上的危险水平。主管医生立即调整治疗方案,将原有降压药物剂量加倍,并新增盐酸特拉唑嗪胶囊联合降压。令人意外的是,即便采用三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血压仍居高不下。这一治疗困境不仅让家属焦虑万分,也让医疗团队意识到:必须尽快找出导致血压顽固性升高的真正原因。

二、查房时的关键发现:隐藏的"血压杀手"竟是便秘

查房时,刘振杰主任并未急于调整西药方案,而是耐心询问劳奶奶的日常情况。经过细致问诊发现,患者已连续3天未解大便,且伴有明显腹胀不适。体格检查显示全腹膨隆,但无明显压痛。刘主任指出:"长期便秘可能是导致血压难以控制的重要诱因。从中医角度看,肠道积滞、腑气不通就像身体的下水道堵塞,浊气上扰清窍,自然会影响血压控制。"

这一发现揭示了问题的关键:劳奶奶的腹胀便秘症状,正是中医"腑气不通"的典型表现。治疗思路由此转变:在降压的同时,必须重视改善肠道功能,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畅通腑气,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血压控制不佳的问题。

三、中药显奇效:通腑泻浊,血压大便双畅通

基于"腑气不通则浊气上扰"的中医理论,刘主任制定了"通腑泻浊"的治疗方案。开具的中药汤剂(当归、桃仁、酒川牛膝、酒大黄、枳实、厚朴、大腹皮、酒白芍)具有活血化瘀、通肠导滞之效,能有效清除肠道积滞的浊气。服药当天,劳奶奶即有明显便意,顺利排便3次。此后每日保持2-3次规律排便。更令人惊喜的是,随着排便通畅,她的血压如释重负般稳步下降,逐渐回归正常范围。头晕、腹胀等症状也随之明显改善。

鉴于血压已稳定控制,主管医生逐步调整用药方案:停用新增的盐酸特拉唑嗪胶囊,并将原有两种降压药剂量恢复至初始水平。值得欣慰的是,仅用两种基础降压药,劳奶奶的血压依然保持稳定,再无异常升高。

四、中西医协同:给血压管理加装“双保险”

劳奶奶的治疗经历为高血压管理提供了重要启示:面对血压控制不佳的情况,不是单纯依赖增加降压药剂量,而应借鉴中医 “辨证求因” 的思维,从整体出发探寻诱因。本案例中,在西药三联方案效果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中医辨证发现肠道积滞这一关键诱因,采用"通腑泻浊"法(如大黄、枳实等)调理脏腑功能,最终实现血压稳定。这一成功案例充分展现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1.西医精准控制:快速降压,预防急性并发症;

2.中医整体调理:清除诱因(如便秘)、调和气血,减少血压波动。

二者协同作用,如同为血压控制加装了一道“双保险”,既治标又固本。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内分泌科

科室以优化的纯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方案,结合中药烫熨、熏洗、针刺、艾灸、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疗法,诊治各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荣获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特色杯”、评为“中医特色最明显的科室”,获“广东省中医院科技成果奖二等奖”。优势病种如:

1.采用“动-定序贯范氏八法”指导糖尿病诊疗;

2.依据“因消致痛”理论,中医综合方案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

3.采用中西医、内外法结合治疗糖尿病足;

4.“温阳利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

5.运用“扶阳运枢”理论治疗代谢综合征;

6.运用健脾行气、润肠通便法改善糖尿病胃肠病;

7.中医内外结合治疗痛风;

致力于临床科研一体化,对优势病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形成了基于“因消致痛”中西医理论及综合治疗方案,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围绕代谢综合征开展了系列研究,包括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项,形成了“扶阳运枢”理论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中西医综合防治方案。

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授权专利5项,主编学术专著10余部,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

供稿 | 任绮琦

初审 | 陈凌

审核 | 王军飞

审定 | 陈佳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简说内分泌 | 血压飙升190!三药联用无效,中医一招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