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黏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是肛肠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民间有 “十人九痔” 的说法,可见其高发程度。了解痔疮的诱因和症状,及时干预,能避免病情加重带来的痛苦。
不良排便习惯是痔疮的 “催化剂”。长期便秘或腹泻,排便时久蹲(超过 10 分钟)、用力过猛,会使肛门静脉丛反复充血,逐渐形成曲张。数据显示,每天排便时间超过 15 分钟的人群,痔疮发生率是 5 分钟内排便者的 3 倍。尤其是便秘时,干燥的粪便会挤压静脉丛,导致血管壁弹性下降,诱发痔疮。
久坐久站让肛门 “不堪重负”。办公室白领、司机、售货员等需要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的人群,肛门静脉回流受阻,血液容易淤积在静脉丛中,形成痔疮。研究发现,每天久坐或久站超过 8 小时的人,痔疮发生率比经常活动者高 2.5 倍,其中教师、IT 从业者等久坐群体的患病率尤其突出。
饮食不当 “助长” 痔疮生长。长期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蒜)、过量饮酒,会刺激肛门直肠黏膜,使静脉丛充血扩张;而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会导致粪便干燥,加重排便困难,间接诱发痔疮。临床数据显示,喜食辛辣者的痔疮发生率是清淡饮食者的 2 倍,且症状更严重。
怀孕和分娩增加女性患病风险。女性怀孕期间,子宫逐渐增大,压迫盆腔静脉,导致肛门静脉回流受阻;同时,孕期激素水平变化会使静脉壁松弛,容易发生曲张。约 60% 的孕妇会出现痔疮,其中分娩时用力过度会使症状加重,部分产妇甚至会出现痔疮脱出。
痔疮的症状因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有以下表现:便血是内痔最常见的症状,多为鲜红色,表现为排便时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液不与粪便混合,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脱出常见于中晚期内痔,排便时痔核脱出肛门外,初期可自行回纳,后期需用手推回,严重时咳嗽、走路都会导致脱出;疼痛多发生在外痔或内痔脱出嵌顿时,表现为肛门坠胀、疼痛,排便时疼痛加剧;瘙痒由于痔核脱出或肛门分泌物增多,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引起瘙痒不适。
很多人认为痔疮是 “小毛病”,忍忍就过去了,这种想法往往会延误治疗。痔疮长期不治疗,可能会导致慢性贫血(头晕、乏力、面色苍白),脱出的痔核无法回纳还会引发嵌顿、坏死,增加治疗难度和痛苦。数据显示,痔疮患者中,约 30% 因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需要手术治疗的比例比及时干预者高 40%。
扬州华东慧康医院提醒,预防痔疮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久蹲,保持大便通畅;久坐久站者应定时起身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饮食上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适量饮酒。出现便血、脱出、疼痛等症状超过 1 周,应及时到肛肠科检查。轻度痔疮可通过药物、坐浴等方式缓解;中重度痔疮则需手术治疗,目前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能有效解决问题。及时治疗痔疮,才能摆脱 “难言之隐”,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