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眼皮肿块误当“麦粒肿”,手术后才知是结核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30日讯(通讯员 易敏 陈颖)近日,湖南六旬的徐女士(化名)发现自己的右上眼睑莫名肿胀,由于不痛不痒,她以为是常见的麦粒肿,便自行涂抹药膏。然而,肿块不仅没有消退,反而越长越大,甚至影响到了日常睁眼。在家人的陪伴下,徐女士前往医院就诊,并通过手术切除肿块。然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却让一家人非常意外——肿块并非麦粒肿,而是眼睑结核!

“结核不是长在肺上的吗?怎么会长到眼睛上?肿块切掉了,还需要后续治疗吗?”徐女士十分困惑。接诊的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肺结核科一区主任医师夏莹向徐女士介绍,结核杆菌通过呼吸道传播,最常见的攻击部位是肺组织,一旦遇到免疫力下降的时机,就可能经肺的血管或淋巴道四处游弋寻找落脚点,或从鼻窦、眼眶等邻近组织蔓延而来,“潜入”眼部,侵犯结膜、角膜、脉络膜等。

眼结膜结核症状极具迷惑性,初期可能仅表现为眼皮红肿,与麦粒肿、结膜炎高度相似,极易延误诊断。夏莹特别提醒,若眼皮肿块经久不愈、反复发作,或同时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体重下降,请立即就医检查。

确诊眼部结核后,即便病灶切除,也并不意味治疗的终止。夏莹强调,眼结核患者规范治疗包括:

1.全身抗结核治疗: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原则,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等,疗程通常6个月以上(部分复杂病例需延长至12个月以上);

2.局部对症治疗:抗结核药物滴眼液+角膜修复药物(合并溃疡时);

3.手术干预:针对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可行玻璃体切除或视网膜复位术。

此外,对于结核病,预防是关键。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都能有效降低感染结核分枝杆菌风险。

大多数眼睑结核由肺结核传播而来,所以预防肺结核很重要。要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在公共场所要戴口罩,减少飞沫传播机会;房间常通风。高危人群,如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患者等,要定期进行体检,以便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眼皮肿块误当“麦粒肿”,手术后才知是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