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原创 杨小红主任:米面升糖快,粗粮难消化!吃饭时加点这个,真能改善餐后血糖,还有这7大好处

白米饭、白面条一吃,餐后血糖就“飙升”;换成粗粮,胃又胀得难受——很多人被饮食里的“升糖”和“消化”问题困住。

中医认为“酸能收敛”“酸可助运”,吃饭时加点,既能让血糖升得慢,又能帮脾胃消化粗粮,还有7大好处,厨房常备,用对了全家受益。今天,邀请糖尿病专家杨小红主任来和大家聊聊。

为什么说吃饭时加点醋能改善餐后血糖呢?

一、酸能“收涩”,让糖分吸收变慢

中医说“酸主收敛”,醋的酸味能让肠道的“吸收速度”慢下来。由此,米面里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后,不会一下子涌进血液,血糖自然升得平稳。

二、助脾胃“运化”,粗粮消化不费劲

粗粮里的纤维粗硬,脾胃弱的人吃了容易腹胀、不消化。醋能刺激唾液和胃液分泌,让粗粮在胃里更容易被磨碎,消化起来不费劲,尤其适合老人和小孩。

三、解“食物之腻”,减少痰湿堆积

中医认为“高糖食物易生痰湿”,痰湿会让血糖更难控制。醋的酸味能“解腻化湿”,比如吃饺子、面条时加点醋,能减少食物的“肥甘厚味” 对脾胃的负担,从根源上帮身体“减负”。

杨小红主任表示,除了稳血糖,醋还有以下这7大好处。

1.抑菌防腐

中医认为“醋能解毒”,它的酸性环境能抑制细菌滋生。夏天饭菜容易坏,吃剩菜时加1勺醋拌匀,既能提味,又能减少细菌污染(但剩菜最好别放太久,醋只是辅助抑菌)。

2.开胃助消化

夏天天热没胃口,或老人小孩吃饭挑食,饭前喝点加了醋的汤(比如番茄蛋汤里滴2滴醋),酸味能刺激味蕾,让脾胃“苏醒”,吃饭更香,还能缓解吃多了的撑胀感。

3.软化血管

醋能“散瘀”,中医认为瘀血阻滞会让血液流动变慢,而醋的酸味能促进气血循环。平时吃凉拌菜时多加点醋,长期坚持,能让血管更“柔软”,适合中老年人。

4.缓解疲劳

中医说“醋能下气”,累的时候往往“气机不畅”。吃面条时加勺醋,酸味能让紧绷的身体放松,就像给身体“松了松绑”,尤其适合加班、运动后吃,缓解乏力感。

5.保护牙齿,减少蛀牙

醋的酸性虽然强,但稀释后(比如用1:10的水兑醋)含漱30秒(再用清水漱口),能抑制口腔里的有害细菌,减少蛀牙(别直接喝浓醋,会刺激牙釉质)。

6.去腥提鲜,便于控盐

做鱼、炖肉时加勺醋,能去掉腥味,还能让肉更容易炖烂。关键是加了醋后,菜的味道更浓郁,不用放太多盐也好吃,间接减少钠的摄入。

7.抑制肾结石复发

肾结石多与尿液中杂质凝结有关,醋的酸味可改变尿液环境,减少草酸钙等结晶沉积,同时帮助化解结石的“坚硬质地”,让小结石更容易随尿液排出,从而降低复发风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原创 杨小红主任:米面升糖快,粗粮难消化!吃饭时加点这个,真能改善餐后血糖,还有这7大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