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 / 北京儿童医院眼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张诚玥为复杂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小宇(化名)进行复查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北京儿童医院眼科、宣传中心
编辑 | 刘家碧
“太好了!术后1年,眼内肿瘤稳定,无复发与转移迹象!”近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眼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张诚玥为小宇(化名)做完检查,忍不住感叹。4岁的小宇是名极难治的复杂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因肿瘤在2个月大时摘除了左眼眼球。张诚玥团队采用国内首例视网膜母细胞瘤前后房注射化疗技术,不仅成功为小宇保住了仅存的右眼眼球,且术后1年视力仍维持在术前的0.7。
小宇出生2个月时,妈妈突然发现他左眼出现黄白色反光,带着他四处求医,最终由张诚玥确诊为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该肿瘤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多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若不及时治疗,肿瘤不仅会破坏眼球,甚至可能扩散至全身,危及患儿生命。
“2个月大时,小宇左眼内的肿瘤分期已达眼内最晚期,为防止全身肿瘤转移,只能施行左眼眼球摘除手术”,张诚玥表示,孩子当时右眼内肿瘤尚处于早期,经过数次全身化学治疗联合眼部激光和冷冻手术后,肿瘤逐步稳定,定期在门诊复查随访。
不料,21个月后,2024年6月门诊随访时,危险再次降临。小宇右眼内肿瘤复发了,而且右眼前房、后房和玻璃体均出现了肿瘤细胞的种植,这也意味着复发肿瘤已经发展到了难以控制的程度。在以往文献报道中,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仅为2%—4%,属于极难治的复杂病例。国际上通用手段是直接摘除存在肿瘤的眼球,以求保住孩子的生命。
但对小宇而言,他已经失去了一个眼球,一旦摘除仅存的右眼,将双目失明。张诚玥带领团队熬夜查阅文献,查找国际上针对这种情况的最新疗法。最终,张诚玥发现,国际上部分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中心已开展前后房注射化疗,这是针对眼球内前后房存在肿瘤病灶的最新疗法,通过注射器直接将抗肿瘤药物递送到眼内肿瘤位置。但该手术在我国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领域尚未见案例报道。
结合小宇的病情,张诚玥团队决定为他实施三联靶向化疗,即经眼动脉灌注化疗、玻璃体腔注射化疗、前后房注射化疗。前后房注射化疗手术主要有两大风险点,一是手术有创,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眼内肿瘤眼外转移,加速其扩散到全身;二是小宇眼睛的前房、后房的容积之和仅为0.28毫升,在如此狭小的空间进行手术操作对术者要求极高,稍有不慎便可能损害眼内其他组织,导致视力不可逆转的下降。经过反复多次沟通,小宇父母同意为小宇采用新疗法。
2024年6月25日,张诚玥为小宇进行了首次三联靶向化疗。在为小宇进行前后房注射化疗时,张诚玥在显微镜下采用最纤细的注射器,谨慎小心地避开眼内重要组织,成功将化疗药物注射至肿瘤部位,手术非常顺利。2024年7月17日,顺利进行了第二次手术。2024年年8月19日的复查,给了所有人一个惊喜:小宇右眼前后房和玻璃体腔的肿瘤种植病灶均完全消失,眼底视网膜上的复发肿瘤病灶也最终稳定。
更令人振奋的是,术后随访1年,小宇眼内肿瘤情况稳定,未见再次复发迹象,也没有出现肿瘤全身转移。而且不仅保住了眼球,孩子视力也和术前一致,达到0.7。
鉴于小宇的成功治疗,张诚玥团队已撰写《前后房、玻璃体腔注射化疗联合经眼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存在前房和玻璃体肿瘤种植的复发性视网膜母细胞瘤一例》个案报道,投稿至国际著名眼科期刊《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并被迅速接收,国外审稿专家高度评价:“这是中国首例针对视网膜母细胞瘤前后房注射化疗成功的案例,证明了该技术在不同医疗中心的可重复性。该案例不仅保住了患儿眼球,更奇迹般地保住了中心视力,是为单眼患儿创造高质量生存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