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爱吃水果的注意啦!这样吃水果,湿气越吃越重

很多人觉得吃水果天然健康,却不知道错误的吃法可能让湿气在体内悄悄堆积。尤其是在潮湿的季节,这些吃水果的习惯,可能让你越吃越困重、越吃越乏力。

贪凉吃冰水果是大忌。夏天把西瓜、哈密瓜放进冰箱冻到冰凉再吃,或是直接啃从冰箱拿出的冰镇荔枝,看似解暑,实则让寒湿之气顺着食道侵入脾胃。脾胃喜温怕寒,长期被冷饮冷食刺激,运化功能会逐渐减弱,水湿无法正常代谢,就会在体内囤积。建议吃水果前提前从冰箱取出,放至室温再吃,特别是本身就有舌苔厚腻、大便黏马桶等湿气重表现的人,哪怕是夏天,也尽量选择常温水果。

过量吃高糖水果易生湿。像芒果、荔枝、榴莲这类糖分超高的水果,吃多了会让脾胃超负荷。中医认为 甘能助湿,过量的糖分无法及时被消化,就会转化为痰湿,堆积在体内。比如一次吃超过 5 颗荔枝,或是一天吃半个大芒果,就可能出现喉咙发黏、身体沉重的感觉。建议每天吃水果不超过 200 克,高糖水果每次控制在 100 克以内,搭配苹果、梨等低糖水果平衡摄入。

不分体质吃寒性水果更伤脾。西瓜、柚子、柿子等寒性水果,本身有清热的作用,但如果是虚寒体质(比如平时手脚冰凉、容易腹泻),吃多了会加重脾胃虚寒,导致水湿运化失常。比如有些人夏天天天吃冰西瓜,结果越吃越没胃口,还总觉得肚子胀,这就是寒湿伤脾的表现。这类人可以把寒性水果煮熟吃,比如煮梨水、蒸苹果,减少寒性对脾胃的刺激。

饭后立即吃水果影响运化。很多人习惯饭后马上吃水果,觉得帮助消化,其实这会让水果滞留在胃里,和饭菜混合发酵,增加脾胃负担,久而久之产生湿浊。正确的做法是饭后1-2 小时再吃水果,给肠胃留出消化空间,让水果能被充分运化,避免痰湿堆积。

烂一点的水果暗藏风险。水果局部腐烂后,很多人会把烂的部分切掉继续吃,殊不知霉菌已经扩散到整个果实,这些霉菌进入体内会破坏脾胃功能,影响水湿代谢。哪怕只是表皮有点发皱、变软的水果,只要有异味或霉点,都建议直接扔掉,别因小失大。

避开这些错误吃法,才能让水果真正发挥营养功效。吃水果时记住常温、适量、对症三个原则:虚寒体质多吃樱桃、龙眼等温热性水果,湿热体质适当吃西瓜、梨等清热水果,每天固定时间吃(比如上午 10 点或下午 3 点),让脾胃有规律地运化,既享受美味,又不给湿气可乘之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爱吃水果的注意啦!这样吃水果,湿气越吃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