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让女性,觉得最难的,不是考研,不是留学!
而是这个,要命的选择,先怀孕还是先工作?选错真的会付出血泪教训!
现在找工作,HR第一个问题不是问你能力,而是问你:打算什么时候生娃?
众所周知,35 岁以上女性自然妊娠率较 35岁以下下降明显,且怀孕风险会增加。
这不是制造焦虑,是卵巢不会等你升到总监再衰老。
上周碰到一个姑娘,28 岁拿到大厂offer,32岁升主管,35岁想备孕却发现,卵巢功能就像跑了十万公里的发动机。攥着AMH报告问我:“陈医生,我刚当上总监,可AMH只剩0.8,这怎么办啊!
你们知道吗?现在门诊一半以上难孕患者,都是 35岁以上的职场女性。
不是我催婚催育啊,是女性最佳生育年龄就 22-34岁这几年,35 岁后卵巢储备断崖式下跌,卵子质量一年比一年差。
很多女性大学毕业就开始工作,拼命工作攒经验,等到了小有成就的高度,,往往就跨过了 35 岁坎儿。
去年有个患者 43 岁来做试管,卵巢功能可想而知,反复促排还是没有正常胚胎,说:“早知道怀孕这么麻烦,就在 30 岁找个间隙要孩子,现在事业有成,身体却没给机会。
说了这么多,不是劝你们一毕业就生孩子,谁不想经济稳定了再当妈?
但现实是,20年也是弹指一挥间。你努力工作的样子很美,但也要规划你的幸福人生。30 岁怀孕的姑娘,产假回来还能追项目;38岁怀上的,平衡生育和工作,确实需要更多的力气。
更别说年龄大了之后,孕育的风险会增加。
我见过太多女性攥着检查单问 “还有机会吗”?
这不是催婚催育,也不是危言耸听,是想让你们看清现实。职场可以重来,但卵巢不会等你,生育的黄金期,真的就那几年啊。
作为每天跟生育难题打交道的医生,真心劝大家别把这个想成非此即彼。22-34岁这几年,就像身体给的 "黄金缓冲期":做好生育规划,职场可以分段拼;暂时没准备好的,至少每年查AMH和激素六项,把生育力当职场 KPI 一样定期复盘。
不要等赚够了奶粉钱,却发现最珍贵的 "生育窗口期",早就悄悄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