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大暑后 30 天养生指南,这样做让你健康度夏

大暑已至,一年中最热、湿气最重的时期来临。在大暑后的 30 天里,面对 “上蒸下煮” 的天气,我们该如何养生,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呢?快来看看这些实用的养生方法吧。

饮食调理:清补兼顾,祛湿健脾

大暑时节,湿热易困脾胃,饮食需遵循 “清热不寒胃、祛湿兼健脾” 的原则。

多吃清淡蔬果:西瓜、苦瓜、冬瓜、黄瓜等新鲜蔬果是不错的选择,既能补充水分,又能清热消暑。

选择 “清补” 食材:鸭肉、鱼肉等是适合大暑后的 “清补” 食物,可适当食用,补充营养。

尝试食疗方:凉拌苦瓜清热又不伤胃,脾胃偏寒者可加少许姜丝中和寒性;薏仁冬瓜粥能缓解暑湿引起的头痛、下肢水肿;酸梅汤酸甜开胃,可补充出汗流失的津液。

注意饮食禁忌:大汗后忌猛灌冰饮,以免刺激脾胃。少吃烧烤、煎炸等油腻食物,以及荔枝、芒果等含糖量高的水果,防止生湿生痰。

起居运动:动静结合,顺应天时

科学安排作息:避开 10 时 —16 时的烈日时段外出。午时可午休 20-30 分钟,养护心神。同时,要避免熬夜,以防进一步耗损阳气。

选择温和运动:清晨 7 时 —9 时气温相对凉爽,适合散步、打太极等柔缓运动,微微出汗即可。像八段锦中的 “调理脾胃须单举” 等动作,还可健脾祛湿,非常适合大暑后练习。

调节居住环境:空调温度建议设为 26℃–28℃,每 2 小时开窗通风 10 分钟。空调房久坐时,可穿一双薄棉袜,避免寒湿入侵。

特殊人群:重点防护,安然度夏

老人与儿童:他们气血偏弱,尽量避开高温时段外出。家中可常备绿豆汤等,少量多次饮用以补充津液。可通过湿窗帘或地面洒水降温,减少空调使用。

慢性病患者:心脑血管风险较高,需严格遵医嘱服药,加强血压、血糖监测。晨起和睡前要主动补水,避免血液黏稠。若出现头晕、心慌等症状,立即静坐休息。

户外工作者:易中暑,应调整工作时间,避开正午烈日。外出戴宽檐帽,颈部搭湿毛巾,随身携带人丹等防暑药品。科学补水,每小时喝 500–1000 毫升淡盐水或电解质水,少量多次饮用。

穴位按摩:缓解不适,养生保健

可按摩内关、曲池、涌泉等穴位,有助于缓解暑热带来的不适,促进身体健康。

大暑后 30 天是养生的关键时期,只要我们顺应时节,做好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调养,就能安然度过这个炎热潮湿的季节,为身体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大暑后 30 天养生指南,这样做让你健康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