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原创 隋唐演义:对大隋从一而终的最强六大将

马有垂缰之义,犬有湿草之情。

羊羔跪地吮乳以报答母恩,猿猴窃取仙果后急忙逃奔。

蜘蛛编织细密罗网以护自身,鼠辈偷盗余粮用以自保。

梅花鹿群见食成群结队,无义之人令人痛恨至极!

杨广,无论在哪部隋唐题材的文学作品中,都被描绘成昏庸无道的君主。他弑父夺权,杀兄篡位,霸占嫂嫂,奸污母亲,戏弄妹妹,因而被称为“六短之君”。然而,即使是再坏的人也会有一面善良温情的一面。以这位隋炀帝为例,他对忠诚敬畏之士和视为心腹的重臣,皆能真心相待。再加上杨坚在位时对臣子的厚恩等诸多因素,虽到了大隋后期国家已风雨飘摇,仍有众多忠良将领坚守阵地,誓死守护这摇摇欲坠的江山,直至献出生命。在这些人物中,武艺最为高强的,愚以为当属以下六大名将。

《隋唐演义》中描写的杨林是隋文帝杨坚的二弟,凭借手中那对威猛的囚龙棒,夺取了大隋近半的疆土。大隋建立后,杨林位列靠山王,权势显赫,却因登州长年匪患不断,不得不亲自镇守前线。这也给了心怀叵测的杨广以可乘之机。

杨广登基后,关于他登基手段不正的流言蜚语迅速传遍天下。杨林虽非未曾听闻,更非未曾怀疑,甚至曾动念率军进京,欲将这个不肖侄子从龙椅上拉下来。但他忍住了,因为此时杨家正统仅剩杨广一脉,若真处置杨广,后续善后谁来承担?为了家族天下、为了所谓大局,老杨林只能将这份愤恨深埋心底,心想只要用心教导,侄子总有回头是岸的一天。

然而他低估了杨广的昏庸无道,也错判了形势。杨广确实对他心存畏惧,就如《封神演义》中纣王对闻仲一般,但杨林无法时时刻刻守在身边,登州还有大量事务需他处理。杨广趁机四处煽动叛乱,天下群雄纷纷起义,大隋国祚日渐衰微。

杨林最痛恨的便是这些所谓义军。在他眼里,他们不过是该斩尽杀绝的乱贼。尤其是自己心目中的英雄秦琼,竟投身瓦岗起义,这令他恨之入骨。于是,他对这些“乱臣贼子”展开了疯狂而无情的镇压。因杨林武艺高强,善于用兵,自然成为义军头目们心中的噩梦。

征讨瓦岗时,杨林曾逼得瓦岗兵闭门不出,他乘胜追击,布下了凶险的“一字长蛇阵”,意图将瓦岗困死,为此还请来了老友丁延平镇守后方。若非远在北平的罗成早被王伯当传信赶去支援,并且凭借单枪破双枪的绝技迷惑了义父丁延平,恐怕瓦岗刚刚起步便被靠山王铲除。

可惜天命难违,长蛇阵惨败,随后扬州铜旗阵再度溃散,大隋最后的气数终告枯竭。虽然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等众多名将战死沙场,但天下英雄中鲜有匹敌杨林者。偏偏在突围时,他遭遇了武艺远胜于他的罗成。罗成怒目圆睁,厉声喝道:“老匹夫,还让我费事?”杨林明白,自己的末日已至。他无惧生死,只是遗憾再无机会东山再起,让大隋重现昔日辉煌。

大隋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就此轰然崩塌。

曾几何时,丁延平也是一位叱咤沙场的赫赫大将,跟随先帝南征北讨,战功显赫,与靠山王杨林、北平王罗艺情同手足。对他而言,那段青春岁月和战场回忆都是珍贵无比。他舍生取义,只因“士为知己者死”,更是希望还天下苍生一片太平。

正因如此,丁延平不争权夺利,与韩擒虎、贺若弼那些为争功名几乎兵戎相见的大将截然不同。朝堂稳定后,他主动隐退,甘居二线,因为他明白,建国需要他这样的武将,但治国之道他却一窍不通。他所能贡献的,已是极限。

杨广篡位后,丁延平辞官归隐故乡。表面看他过着悠然自得的隐士生活,实则对大隋,准确说对那些昔日并肩作战的兄弟仍时刻牵挂。因而在长蛇阵、铜旗阵两场大战中,他屡受杨林邀请,忍痛重返战场,助老友一臂之力,誓护江山。

说起丁延平,他的双枪技艺独步天下。无论多么厉害的枪手,若不懂破解之法,想赢他几乎是天方夜谭。而令人痛心的是,破解之法只有丁延平一人掌握,堪称独门秘籍。

然而,丁延平万万没想到,最终自己竟栽在这门绝技上。由于他一生无子,收了好友罗艺的儿子罗成为义子。岂料这干儿子心狠手辣,不仅骗走了破解双枪之法,还反过头来与他为敌。铜旗阵失守后,心灰意冷的丁延平正欲隐退,竟遭罗成持枪拦截。义子的冷笑与那句“义父,您糊涂了,放虎归山终成祸患,还要让我费心吗?”令他彻底绝望。带着满腔不甘与怨恨,丁延平自刎身亡。

来护儿是济南节度使唐壁麾下的首席大将,秦琼在山东做旗牌官时的上司。来护儿自视勇武,眼高于顶,不把同僚放在眼里。尤其秦琼因有罗艺(其姑父,也是唐壁师父)作为后台,备受唐壁器重。后来秦琼又被靠山王杨林收为十三太保,地位甚至超越唐壁,令来护儿颇感嫉妒。

来护儿多年征战立功,一杆大铁枪所向披靡,远胜秦琼。这种心态可理解,就如职场老员工辛勤打拼多年,忽然出现个关系户名义上是下属,实则难以指挥,难免心生不满。且那时来护儿尚未做出过激举动,和秦叔宝关系也算平和。

然而风云突变。秦琼父亲早死于杨林手下,秦琼绝不会心甘认贼作父。随着山东群雄大反,程咬金、尤俊达被俘,秦琼与兄弟们反出潼关。一夜之间,十三太保从朝廷宠儿沦为通缉犯。

事发山东,唐壁责无旁贷,逮捕叛徒家眷的重任落在来护儿肩上。虽然他心怀不满想出气,但办案过程严谨无误。只是从主角视角看,来护儿像典型的朝廷鹰犬。悲催的是,他遇上第一猛将罗士信,几乎毫无反抗之力就被斩首。武艺差?绝非如此,铁枪将军个个名震一方,但罗士信实为天花板级强者,岂是他能敌?来护儿就这样带着不佳名声,匆匆谢幕。

魏文通为大隋潼关镇守大帅,三大藩镇之一,十三杰第九,武艺仅次于靠山王杨林。他那把青龙偃月刀无人能敌,堪称书中第一刀将,多年勤勉守护边关,战功卓著。却在与秦琼交锋中吃了亏。

群雄大反山东初期,杨林尚不相信秦琼叛变,故仍视其为十三太保。朝廷通缉令下,秦琼逃至潼关。正是这时间差,令魏文通错失截杀良机,反而谦恭款待秦琼,导致秦成功脱困。靠山王雷霆震怒,要处死魏文通,多亏将士劝阻,魏文通才得以戴罪立功。

秦琼见魏文通追击,本想击退甚至斩杀,交手中大败,仓皇逃走。双方反复交战九次,每次魏文通均压制秦琼。秦力竭时,弟弟罗士信“天降救驾”,枪震魏文通。若非秦琼出于兄弟情谊,止住罗士信杀意,魏文通或早已殒命。

杨林征讨瓦岗败北负伤后,魏文通奉命接替靠山王继续围剿瓦岗,再次遭遇罗士信。花刀帅自信满满,誓以独门刀法斩杀罗士信,却低估了对手的绝对力量。只一招,魏文通刀脱手,犹如来护儿般被罗士信活生生砍下首级,为大隋流尽最后一滴血。

尚师徒是虎牢关大帅,长平王邱瑞得意门生,因拥有天王盔、太岁甲、虎雷豹、提颅枪四件珍宝,故称“四宝大将”。瓦岗军攻五关时,与尚师徒率军于虎牢关激烈交锋。

虽然尚师徒未入十三杰,但勇武不减。因罗成尚未投瓦岗,裴元庆押粮未至,瓦岗众将如秦琼、单雄信、王君可皆非其对手。徐茂公不讲武德,派二十余将围攻尚师徒,却未能取胜。

正值邱瑞前来慰劳军心,闻知徒弟遇阻,亲自下关劝降。尚师徒坚守不屈,死活不肯背叛朝廷。年迈邱瑞被徒弟拒绝,气愤难平,不料被气死于关下。尚师徒为此痛哭,却仍坚守忠诚。

多次劝降无果,徐茂公巧施调虎离山之计,由秦琼引出尚师徒,瓦岗趁机攻占虎牢关。尚师徒虽大败秦琼,逼得其摔死坐骑、折断长枪,却被敌人盗走虎雷豹和提颅枪。回关见城失守,母亲自尽,痛彻心扉。怀揣不忠不孝之感,尚师徒拒绝瓦岗招降,献出盔甲,将襁褓中的儿子托付秦琼,最终自尽殉国。

新文礼是虹霓关总兵,列为四猛第三,与魏文通、尚师徒共称隋朝三大藩镇。虎牢关失守后,瓦岗兵逼近虹霓关,新文礼率军迎战。书中称其天生神力,能横推八匹马,倒拽九头牛,故有“八马将军”之称。除力量外,武艺亦不逊尚师徒、魏文通,是大隋中坚。

程咬金、尤俊达、谢映登接连被新文礼击败。徐茂公见武力难敌,派出机智多谋的王伯当。王伯当深知武斗难胜,便选择暗箭伤人,射中新文礼左眼。

新文礼重伤归城,医生束手无策。其夫人东方玉梅心狠手辣,一咬牙拔箭,致使新文礼剧痛难忍,最终身亡。之后东方玉梅以为替夫报仇出战瓦岗,却倾心王伯当,两人在徐茂公见证下喜结连理。后来虽传出家暴风波,终冰释前嫌,过上无拘无束的生活。

当然,这一切与已故的新文礼毫无关系……

除上述六将,武王杨芳杨义臣最终亦殉国,但因其事迹寥寥,武艺鲜有展现,故不赘述。

此书乃十几年前所听,难免记忆模糊遗漏之处,还望诸位海涵指正,先行谢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原创 隋唐演义:对大隋从一而终的最强六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