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Hello,大家好,我是涛哥,一个研究ADHD并且找到了自己热爱事业的ADHDer。
欢迎来到涛哥的《文献精读》栏目,给大家带来有用的ADHD科学前沿信息。
后台有宝妈留言问我:
“涛哥,我家孩子是ADHD,医生说吃药,亲戚说看中医,我妈让我少给他吃糖……你说,真有不吃药也能改善的方法吗?”
我当时其实也说不上来。
因为ADHD是个“脑子的病”,你说吃点酸奶、补点菌,能好个啥?
直到我最近读到一篇重磅文献,来自伊朗吉兰医学科学大学研究中心整合的一篇系统综述(Allahyari et al., 2024)。
题目很长,但核心观点却让我震惊。
益生菌、益生元,甚至“母乳级”的营养组合(叫做“合生元”)。
可能真的能改善ADHD症状,甚至从婴儿期就开始“预防”ADHD。
我反复看了几遍,忍不住感叹:
也许ADHD不是脑子坏了,而是“肠子没发好”。
ADHD,不止是脑子的病
还是肠子的事?
你可能不知道,我们肠道有个神秘系统,叫肠-脑轴。
里面居然藏着我们90%以上的血清素、50%以上的多巴胺。
什么意思?
你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控制不住情绪,也许不是管教不当。
而是他的神经递质压根“原料不够”。
这时候,肠道菌群就显得特别重要。
益生菌可能“预防”ADHD,不只是“治疗”
芬兰有项持续了13年(2002-2015年)的追踪研究。
发现婴儿期每天补充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鼠李糖乳杆菌,LGG)的孩子,13岁时ADHD的发病率显著低于未补充组。
一勺益生菌,也许是最早的“神经保护伞”。
我看到这儿愣了好久。
我们老说“早期干预”,总以为是等到孩子三岁出问题才开始看医生。
但也许真正的起点,是出生那年吃下的第一口菌。
不是所有益生菌都有效,“吃错了白吃”
这篇文献收录了10篇高质量临床试验,研究发现:
有效的菌株包括:
1.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S128植物乳杆菌PS128。
由台湾团队研发,存在发酵食品和人体肠道中,对注意力和焦虑有双重改善;
2.Bifidobacterium bifidum Bf-688双歧杆菌Bf-688。
人体肠道核心益生菌之。它不仅改善ADHD症状,还提升体重和代谢;
3.LGG(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鼠李糖乳杆菌。
作为益生菌研究中的明星菌种,它广泛用于调节肠道健康和增强免疫力等,可能预防ADHD。
而有些“市面热卖”菌株,在研究中根本没有任何临床改善效果。
这就像打仗,你得选对将军才有胜算,乱用兵只能添乱。
别把酸奶当药,真正有用的菌,是有名字有证据的。
药物+益生菌 = 1+1>2
一项中国的双盲试验显示。
服用哌甲酯(利他林)的ADHD儿童,在同时补充益生菌8周后。
ADHD核心症状改善显著超过单用药组。
这意味着什么?
也许我们长期低估了“辅助治疗”的力量。
我们总说ADHD需要“多模式干预”。
但实际操作中,很多治疗就像“脑子解决脑子的问题”,却忽略了整个身体的支持系统。
而益生菌,恰恰是身体层面上,最温柔也最本质的调节工具。
ADHD的“情绪爆炸”背后
可能是炎症与肠漏
文献提到,ADHD群体的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导致。
炎症因子升高,短链脂肪酸(SCFA)减少,肠黏膜屏障受损
这会导致神经系统“像被慢火煮着”, 尤其容易出现情绪崩溃、行为冲动。
而“Synbiotic 2000 Forte”等合生元组合能降低炎症、修复肠道、提升SCFA含量,进而可能改善ADHD的情绪调节能力。
这不是玄学,而是越来越多神经免疫交叉研究的成果。
ADHD孩子的“营养吸收力”真的不同
有研究发现,ADHD儿童在补充益生菌后。
体重、BMI出现上升趋势,尤其是那些偏瘦孩子。
不是变胖,而是吸收能力变强了。
这说明什么?
ADHD孩子不是吃得少,是“吃不进去”。
也许你家孩子天天吃饭像打仗,原因不是他挑食。
而是他肠道菌群根本没做好吸收的准备。
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我现在能做啥?
如果你是家长!
别盲目买益生菌!优先选择临床研究支持的菌株。
比如 LGG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PS128、双歧杆菌Bf-688;
让孩子多吃益生元食物:
洋葱、大蒜、香蕉、全谷物,这些“喂菌”的食物比吃菌更关键;
益生菌不是急救药,至少坚持8-12周;
别指望它取代药物,但可以辅助用药、减轻副作用、稳定情绪;
如果家族有ADHD史,从婴儿期就可以考虑肠道干预,越早越好。
如果你是成人ADHD!
你也可以试试上述方案,尤其是:
长期肠胃问题;情绪起伏剧烈;吃药后胃口不好或乏力者。
涛哥说
我越来越觉得,ADHD的康复从来不是某一颗药、某一场咨询、某一个认知模型能解决的事。
它是一个复杂系统的慢慢重构,是你愿不愿意从身体到情绪。
从习惯到认知,一点点地爱自己、修自己、重建自己。
也许你改变ADHD的那一刻,不是你找到了答案。
而是你愿意对自己好一点,一点一滴去慢慢改变!
与其焦虑地等孩子“好起来”,可以踏实地给他一个好菌群。
共勉,涛哥。
PS:本文信息仅供参考,益生菌不可能把ADHD吃好,但是好一点,是有可能,希望大家理性看待哈!
(25年,差点掉下去,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