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肝功能报告,一堆箭头(↑↓)看得人心里发毛:“转氨酶高了是不是肝坏了?”“胆红素异常是不是得肝炎了?”其实很多时候是自己吓自己。今天用大白话把报告里的关键指标、常见问题说清楚,以后再看报告心里就有底了。
一、先认准报告里的“3大核心指标”
肝功能报告上项目多,但重点看这3个,基本能判断肝脏“干活儿”的状态:
1. 转氨酶(ALT、AST):肝脏的“警报器”
- ALT(谷丙转氨酶):最敏感的指标,肝细胞膜一受损就会升高,正常值一般0-40U/L。
- AST(谷草转氨酶):主要在肝细胞里,肝细胞坏死时才会明显升高,正常值0-40U/L。
常见问题:
- “ALT高了一点点(40-80U/L),是肝炎吗?”
不一定!熬夜、喝酒、吃了感冒药(比如布洛芬)、剧烈运动后都可能轻度升高,像前一天晚上撸串喝了3瓶啤酒,第二天查就可能高。先别慌,停掉这些行为,1-2周后复查,多半能恢复正常。
- “ALT超过200U/L,是不是肝坏了?”
这时候要警惕!可能是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药物性肝损伤(比如吃了某些中药、抗生素),赶紧找医生查原因,别拖延。
2. 胆红素(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肝脏的“排泄镜”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正常值一般3.4-20μmol/L,它反映肝脏处理“垃圾”和排泄的能力。
常见问题:
- “总胆红素高,眼睛发黄是不是黄疸?”
是的,但分两种情况:
- 间接胆红素高为主:可能是 Gilbert 综合征(天生的,累了、饿了就会高,不用治),或溶血性疾病(少见);
- 直接胆红素高为主:要小心胆道问题,比如胆结石堵了胆管,或肝炎导致胆管受损,这时候可能尿色变深(像浓茶)、大便颜色变浅,得赶紧查B超。
- “胆红素稍微高一点,没症状用管吗?”
如果只是高一点点(20-30μmol/L),没眼睛黄、尿黄,可能是抽血时红细胞破了点,复查一次多半正常,不用瞎担心。
3. 白蛋白、球蛋白:肝脏的“营养加工厂”
- 白蛋白(正常值35-50g/L):肝脏合成的“营养蛋白”,低了说明肝脏合成功能差,或营养不良、拉肚子丢得多了。
- 球蛋白(正常值20-30g/L):免疫相关的蛋白,高了可能是肝脏有慢性炎症(比如乙肝没控制好),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常见问题:
- “白蛋白低,是不是肝不行了?”
先看低多少:轻度低(30-35g/L)可能是最近吃得差、减肥节食;低于30g/L要警惕,可能是肝硬化(肝脏合成能力下降)、肾病(蛋白漏得多),得进一步查。
二、报告上的“箭头”,这些情况不用慌
很多人看到指标异常就焦虑,其实这3种情况多半没事:
1. 只有一项轻度升高(不超过正常值2倍)
比如ALT 50U/L(正常0-40),AST、胆红素都正常,又没有乏力、恶心等症状,可能是前一天没睡好、吃了油腻的,或吃了感冒药、保健品(比如吃了何首乌、三七等中药),调整生活习惯后复查就行。
2. “γ-谷氨酰转肽酶(GGT)”高,其他正常
这个指标喝酒的人很容易高,戒酒后1-2个月就会降下来;如果不喝酒,可能是最近吃了太多油炸食品,或有轻度脂肪肝,控制饮食+运动就能改善。
3. “碱性磷酸酶(ALP)”高,其他正常
年轻人可能是最近在长骨头(比如青少年)、怀孕了,或刚剧烈运动完;老年人如果高得不多,可能是轻度骨质疏松,不一定是肝脏问题,结合B超看看就行。
三、这3类人,报告正常也得注意
肝功能正常不代表肝脏绝对健康,尤其是这3类人,别被“正常报告”骗了:
- 长期喝酒的人:酒精性肝病早期,肝功能可能完全正常,但肝脏已经在悄悄纤维化,得结合B超看有没有脂肪肝、肝硬化。
- 乙肝、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可能在慢慢损伤肝脏,但肝功能还没“报警”,必须定期查病毒量(乙肝DNA、丙肝RNA)和肝脏B超。
- 有脂肪肝的人:轻度脂肪肝时,转氨酶可能正常,但肝脏已经堆积了很多脂肪,得靠B超或CT才能发现,别以为报告正常就没事。
四、查肝功能,这3件事别做错
1. 抽血前别瞎吃:前一天晚上8点后别吃东西,别喝酒、熬夜,当天早上别喝水,不然可能影响结果(比如甘油三酯高会干扰转氨酶检测)。
2. 停药3-5天再查:吃了感冒药、抗生素、某些中药(比如土三七、黄药子),可能导致转氨酶升高,停药几天再查更准。
3. 一次异常别下定论:偶尔一次指标高,可能是偶然因素,隔1-2周再查一次,两次都异常再找医生看。
最后说句大实话:肝功能报告只是肝脏的“初步体检”,指标异常不一定是肝病,正常也不代表肝脏绝对健康。看懂报告的同时,结合自己的症状(比如有没有乏力、黄疸)、生活习惯(喝酒、吃药),再让医生综合判断,才是最靠谱的。别自己对着报告瞎猜,吓住自己可就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