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原创 入伏不养,一年白忙!牢记“吃2肉、喝1汤、忌1事”,安稳过伏天

这天气真是热得没边了!出门走两步,汗水就跟不要钱似的往下淌,整个人都蔫蔫的,胃口也提不起来。眼瞅着“三伏天”这位重量级嘉宾正式登场,老话说得好:“入伏不养,一年白忙!”这可不是吓唬人,老祖宗传下来的节气养生智慧,讲究的就是在一年之中最闷热潮湿的这段时间里,把身体底子打牢靠。

为啥呢?你想啊,伏天就像大自然给身体做的一次“深度清洁SPA”,虽然热得难受,但也是“冬病夏治”、驱除体内积攒的湿寒气的最佳时机。抓住了这个黄金期,吃对东西,养成好习惯,秋冬天手脚冰凉、容易感冒这些小毛病都能少一大半!今天就跟大家聊聊,伏天里最该惦记的“吃2肉、喝1汤、忌1事”,照着做,舒舒服服、健健康康度过这难熬的暑热天!

伏天滋补不油腻,首选这“2肉”

一听入伏要“进补”,很多人就想到大鱼大肉,油腻腻的一大碗下去,胃里直翻腾,这哪受得了啊?伏天进补,讲究的是 “清补”,既要补充被汗水带走的气力和营养,又不能给燥热的身体增加负担。这两种肉,就是伏天餐桌上的“黄金搭档”!

鸭肉:伏天里的“清热明星”

民间早有“大暑老鸭胜补药”的说法,这可真不是吹的!鸭肉性子偏凉,最大的本事就是清热、养胃、滋阴、利水。伏天里那种燥热烦闷的感觉,吃上一顿鸭肉,就像给身体内部浇了一场“及时雨”,特别舒坦。

怎么吃最对路?首推 冬瓜薏米老鸭汤!这组合简直是绝配。老鸭焯水去腥,配上冬瓜(清热利尿)、薏米(健脾祛湿),再加几片生姜(中和寒性),小火慢炖。炖好的汤,清澈不油腻,鸭肉酥烂脱骨,冬瓜软糯,喝一口,清甜的汤水带着鸭肉的鲜美,清热祛湿、补水补元气的效果一级棒!炖汤剩下的鸭肉,撕成丝凉拌黄瓜丝,加点蒜蓉醋汁,又是一道清爽开胃的下饭菜。记住,伏天吃鸭,清炖煲汤是王道,红烧油炸靠边站!

鱼肉:水里的“温柔滋补品”

鱼肉,尤其是像鳕鱼、鲈鱼、鲫鱼这类肉质细嫩、刺相对少的品种,绝对是伏天食肉的好选择。鱼肉富含优质蛋白,特别容易被身体吸收消化,绝不会让你吃完有“沉甸甸”的负担感。而且,鱼肉的性质也相对平和偏温补,温补又不燥热,正适合伏天消耗大、需要温和进补的身体。

怎么吃最明智?清蒸!这是最能保留鱼肉鲜美和营养的做法。买条新鲜的鲈鱼,打理干净,背上划几刀,鱼肚子里塞几片姜、几段葱。水开后上锅蒸个8-10分钟(看鱼大小),关火焖2分钟。出锅后倒掉盘里的腥水,淋上点蒸鱼豉油,撒上新鲜的葱姜丝,再烧一小勺热油,“滋啦”一声浇上去——香气四溢!鱼肉雪白细嫩,入口即化。或者,煮个清淡的鱼头豆腐汤也不错,鱼头的鲜加上豆腐的清爽嫩滑,一碗下肚,从喉咙舒服到胃里,既补充了蛋白质和钙质,又丝毫不腻口。

伏天祛湿又补水,这道“1汤”不可少

伏天最难缠的是什么?绝对是“湿气”!闷热潮湿的环境,加上出汗多、吹空调、喝冷饮,湿气很容易在体内“安营扎寨”,让人感觉身体沉重、疲乏无力、没胃口,甚至有些“水肿”。这时候,一碗祛湿健脾的汤水,比什么都金贵!隆重推荐这道伏天“祛湿担当”:

冬瓜薏米排骨汤(或薏米赤小豆汤)

核心成员:冬瓜(刮油排毒、清热利尿)、薏米(利水渗湿、健脾)、赤小豆(注意是细长的赤小豆,不是圆的红豆,祛湿效果更佳)。

黄金搭档:可以加点猪小排(增加风味和营养,也能调和汤性)、或者直接素汤(薏米+赤小豆,加点冰糖或盐)。

做法精髓:

为啥是它?冬瓜就像是身体的“小扫帚”,能把多余的水分和湿气“扫”出去;薏米和赤小豆是经典的“祛湿双雄”,尤其擅长对付那种黏糊糊、缠绵绵的湿气。这碗汤喝起来清清淡淡,带着谷物的香味和冬瓜的清甜。饭前喝一小碗开胃,饭后喝一小碗消食,或者干脆当做下午的解乏饮品,一周喝上那么两三次,身体那种黏腻沉重的感觉会明显减轻不少。关键是,它真的很温和,全家老少都能喝。

薏米、赤小豆(如果用的话)提前浸泡1-2小时,更容易煮软烂,祛湿效果更好。

冬瓜洗净(皮别扔!冬瓜皮祛湿效果更佳!)切块。

排骨焯水(素汤省略这一步)。

所有材料一股脑儿丢进汤锅,加足量水(水一次性加够,中途别添水),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1-1.5小时。

关火前加点盐调味即可(想喝甜汤的素汤版可以加冰糖)。

伏天安稳过,“忌1事”是关键中的关键

前面说了该吃什么喝什么,但要想安安稳稳过伏天,有一件事,是 千万、千万、千万要忍住的!那就是——忌贪凉!

贪凉?具体指啥?简单说就是:猛灌冰水、冰啤酒;炫一大碗冰激凌;对着空调/风扇直吹;大汗淋漓时立刻冲冷水澡;睡地板图凉快……这些行为,都是伏天养生的大忌!

为啥危害这么大?伏天最大的特点就是“外热内寒”。你看外面太阳火辣辣,人体毛孔都张开了拼命散热出汗。这时候,如果突然遭遇冰冷的东西(吃的或吹的),就好比一盆冰水浇在烧红的铁块上——“滋啦”一声,寒气瞬间顺着张开的毛孔钻进去了!这会导致:

寒湿内侵:外来的寒气,加上伏天本身湿气重,两股“邪气”在体内勾结,特别容易让人感冒(俗称“热伤风”、空调病)、拉肚子、关节酸痛。

脾胃罢工:冰冷的食物饮料直接浇灭脾胃的“阳气”,让它“瑟瑟发抖”,哪还有力气工作?结果就是消化不良、没胃口、腹胀、甚至肠胃炎。

阳气损耗:身体为了对抗这股突如其来的寒气,要耗费大量宝贵的阳气。长此以往,体质变虚,秋冬更容易生病。

那怎么办?热得受不了啊?

喝温的或常温的:最解渴的其实是温开水(接近体温那种)或者常温的绿豆汤、酸梅汤、淡茶水。小口慢饮,才能有效补充水分。实在馋冰的,小口含着,在嘴里多温一会儿再咽下去。

空调风扇悠着点:空调温度别太低(26-28℃比较合适),尤其注意别对着头颈、腰腹、膝盖直吹。风扇摇头吹,别固定吹一处。睡觉时护好肚脐(盖个薄毯)。

大汗后先缓一缓:刚运动完或者从外面暴晒回来,满身大汗,别急着进低温空调房,也别立刻冲澡(尤其冷水澡)。先在阴凉处歇会儿,擦干汗,等心跳平稳了再说。

穿衣别太“坦荡”:别光膀子睡凉席,尤其晚上睡觉,还是穿件薄背心或睡衣,护住肚子和后背。脖子、膝盖这些关节部位也注意别裸着吹风。

伏天养生,说白了就是个“顺时顺势”的道理。别跟老天爷较劲,也别跟自己的身体过不去。外面热火朝天,咱就顺着它,吃点清润的(鸭肉、鱼肉),喝点祛湿的(冬瓜薏米汤),把身体的“内环境”调理好。更要紧的是,管住贪凉的心,护住身体的“门”(毛孔),别让寒邪钻了空子。

把“吃2肉、喝1汤、忌1事”这简单的口诀记牢了,落实到每一天的饮食起居里。这个伏天,咱不仅要安稳度过,更要为秋冬的健康打下好底子!入伏用心养,秋冬才安康。您家入伏天都有什么特别的养生小妙招?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您的入伏养生经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原创 入伏不养,一年白忙!牢记“吃2肉、喝1汤、忌1事”,安稳过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