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林琳诊室 | 反复胸闷,警惕哮喘

【林琳诊室】栏目致力于中医体质平衡、保健养生和呼吸系统常见病疑难病的预防治疗调理,介绍阴平阳秘健康生活知识,养肺护肺常识及肺康复。

诊室故事

林琳诊室

“林教授,我这胸口闷了三个多月,一开始还以为是心脏有问题,跑了几个科室,查心电图、做CT都正常,就是找不到原因。”

45岁的何女士家住广州,近3个月来反复胸闷,尤其上午8-9点最明显,影响生活和工作,让她备感困扰。她先后就诊于心内科、消化科,做了心电图、心脏彩超、胃镜等检查,却始终查不出问题。直到在广东省中医院林琳教授门诊,才终于找到了真正“幕后黑手”—— 胸闷变异性哮喘。

“其实我一直以为哮喘是会喘的,没想到只是胸闷也会是哮喘?”她感到十分意外。

林琳教授指出,这种以“ 胸闷”为主症的哮喘,属于哮喘的特殊类型,没有典型的喘息表现,因此常常被误诊、漏诊。从中医的角度,该病属于“哮病”范畴,四诊合参,辨证为气虚痰湿证。基于此,林琳教授给她开了采用宣肺化痰、补气祛湿功效的方子。

经过2周的调理,何女士复诊时表示胸闷症状明显改善,近一周未再发作,“终于能安心上班,晚上也睡得踏实了。”何女士安心道。

什么是胸闷变异性哮喘?

胸闷变异性哮喘(MVA)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最大特点就是症状不典型、表现隐匿,容易被误诊或忽视。

不同于我们熟知的典型哮喘,胸闷变异性哮喘的主要症状是反复发作的胸闷、胸口堵塞感,许多人形容像是“胸口压着一块石头,怎么也透不过气”,但与此同时,患者往往没有明显喘息、气急,使其看起来不像典型哮喘。这些症状常在夜间、清晨出现,运动后加重,但心脏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心脏彩超)多无明显异常。若进一步进行肺功能检查,可发现气道高反应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后症状可明显缓解,这是诊断的关键线索。这些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出现,活动后加重,通过肺功能检查可发现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舒张试验呈阳性,对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反应明显,使用后症状可快速缓解。

正因缺乏典型哮喘特征,这类患者常误以为自己是“心脏病”“焦虑症”“胃食管反流”甚至“更年期综合征”,反复就诊于多个科室,却始终找不到明确病因,延误治疗时机。

如果你或家人长期出现反复胸闷,尤其有以下特点,建议尽早前往呼吸专科评估:

1.胸口发闷反复发作,特别是在清晨、夜间或运动后加重;

2.没有明显咳嗽、喘息,但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能迅速缓解;

3.有过敏体质或家族中有哮喘、过敏性鼻炎患者;

4.肺功能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阳性。

中医如何认识胸闷变异性哮喘?

古代中医并没有胸闷变异性哮喘的病名,但根据症状可归于“哮病”“喘证”“胸痹”等范畴。林琳教授指出,该病虽无典型喘咳,但本质上仍是肺气郁闭、痰阻气滞之候,其核心病机总为肺失宣降,气机不畅。这类患者多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以痰浊、气滞、风寒或湿热郁肺为标,治疗上,需辨证施治、标本兼顾,宣肺化痰、健脾补气、疏肝理气等方案。

林教授强调,调理哮喘,贵在调其根本。中医调理手段多样,包括中药汤剂、针灸、艾灸、贴敷、药膳、耳穴压豆等。尤其在夏季,借助三伏贴、督灸、脐灸等“冬病夏治”法,可有效改善肺脾肾功能,减轻气道高反应性,增强体质,从而减少秋冬季发作。

日常生活如何调养?

1.饮食宜清润温

饮食上应以温润、清淡为主,避免辛辣刺激、寒凉生冷之品,这些食物易损伤脾胃、助湿生痰,加重气机郁滞,不利于肺气宣发。平日可适当多食健脾润肺的食材,如山药、百合、莲子、银耳等,推荐如山药百合粥、麦冬炖瘦肉、玉竹沙参煲汤等,有助于养阴润肺、健脾益气。

2.起居应顺时护阳

起居调养应顺应节气、护阳避邪。夏季虽炎热,但贪凉贪冷容易寒邪直中,尤其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建议保持在26℃以上,并避免冷风直接吹向胸背,以防风寒束肺。夏季湿气较重,也易困脾伤阳,应注意劳逸结合、作息规律,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每天早上醒后,可轻拍肺经、搓揉胸口、艾灸肺俞穴等,以通畅气机、温养肺气,利于日常防护。

3.情志调畅,动静结合

情绪波动对哮喘患者影响尤为显著,忧思郁怒皆可使气机郁滞,加重胸闷不适。因此,情志调摄尤为关键。日常生活中可练习深呼吸、静坐冥想、正念放松等方式来稳定情绪、释放压力。适当的身心运动亦有良好帮助,推荐太极拳、八段锦、宗元养肺功等柔和有序的养生功法,能够宣畅肺气、调和气血,达到养心安神、理气降逆之效,增强身体自我调节能力。

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立于1979年,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及中医优势专科,并被认定为首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中医(肺病)诊疗中心、国家PCCM规范化建设优秀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规范化建设单位。

专科构建了“五位一体”中西医协同诊疗体系,整合了呼吸内科、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肺功能科、支气管镜介入中心、科研创新团队及慢病管理门诊,形成了覆盖呼吸疾病全生命周期的精准防治网络。针对慢阻肺、哮喘、慢性咳嗽、肺结节、间质性肺病等常见及疑难病,制定了独具中医特色的诊疗规范,疗效显著。

专科首创以慢阻肺为重点的“培扶宗元”学说,创编了康复锻炼的“宗元养肺功”,研发出健脾益肺颗粒、升芪益肺颗粒等系列院内制剂,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特等奖,临床和学术水平在全国中医院处于领先地位。

供稿 | 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黎尚钊

初审 | 陈凌

审核 | 王军飞

审定 | 陈佳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林琳诊室 | 反复胸闷,警惕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