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少数地方,“论资排辈”的思维藩篱依然无形矗立。年轻干部虽才华满腹、锐意十足,却常被束于所谓的“资历台阶”之下,使其锐气消磨于“等等再看”的沉默里。譬如苏北某地一位优秀科长,年届不惑仍踟蹰原位,盖因“还差一点台阶”,令人才通道淤塞难行。
如此僵化格套,对队伍生机实为伤筋动骨。那些被搁浅在台阶之外的青枝,其热忱、洞见与驱动力或因此黯然失色。更深处埋藏隐患——当老一辈陆续隐退,谁来递棒传薪?倘若缺乏持续涌流的新血注入核心岗位,人才断层如悬顶之剑,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步伐终会踉跄难行。
面对百年变局叠加复兴大业,事业的“接力冲刺”刻不容缓。新时代征程呼唤干部队伍焕发如朝阳般的活力与朝气,岂能囿于陈规、贻误良机?新时代好干部二十字标准,字字指向突破常规的紧迫。为改革者撑腰、为实干者搭台,这是破解时代考卷的应有之道。
欲祛除隐形门槛,必先从观念正源。须知干部的成长岂能机械度量?要敢于打破身份、学历等限制,不拘一格降人才,真正践行“有为者有位”的金律。评价干部更需一把新尺衡量:察其功业、观其担当、识其作为,让干得成事的“真金子”脱颖而出。这不仅是选人之法的革新,更是对实干价值的最高致敬。
青年干部的历练如同精心“墩苗”——组织上可有序铺设多岗位磨砺的平台。或让其在改革一线“拓荒”,勇啃硬骨头;或下沉至基层“接地气”,锤炼群众工作硬本领;或奔赴挑战前沿淬火加压,于复杂境遇中锻造钢铁意志。惟有经风雨、见世面,年轻臂膀才能挑起千钧重担。
人才断层非一日可弥平,需早谋、深思、稳布局。各地应积极探索阶梯式培养链,形成递进有序的培用机制。从“蹲苗”的精心培育,到“选苗”的精准识别,再到“壮苗”的精细赋能,让人才之木于厚土中深扎根,于阳光雨露中拔节生长,聚成支撑发展的栋梁之林。
新近中组部印发的《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纲要》亦着重强调破除不必要壁垒,为敢闯会干者营造更为宽广空间。此等良机,正当奋力把握。
破除资历樊篱,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人才动能的必然选择,更是新时代赋予组织工作的庄严使命。打破“隐性台阶”,疏通成长通道——当每一位奋发有为的年轻干部被充分激活,伟大事业必将因青春脊梁的强力支撑而步履铿锵、行稳致远。
江油市人民医院 石晓雪
是时候直面这道关键课题了:您又看到了哪些阻碍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隐形门槛?如何行动才能真正让我们的未来执旗手一展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