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喝酒对心血管有利还是有害?新科学声明发布,和你想的可能不一样

很多时候,我们谈身体健康,难的不是坚持吃药,也不是就医诊治,相比这些医药手段,想要保持健康,更难的是改掉一些可能会影响健康的坏习惯,例如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例如久坐不动的坏习惯,例如抽烟的习惯等等,在不少已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甚至是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身上,还有一种习惯很难改掉,那就是喝酒的问题。

有的朋友总觉得小酌怡情,喝点小酒不会影响健康,而有的则干脆喜欢开怀畅饮,觉得喝少了根本不尽兴,但喝酒这件事,对于心血管健康,到底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适量饮酒会不会有益于心血管健康呢?2025年6月,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一份关于饮酒和心血管疾病的最新科学声明,在这项声明中,为我们汇总了关于饮酒对心血管健康影响的最全面最前沿的科学证据。

今天我们就结合这项科学声明的具体内容,来和大家聊一下喝酒与心血管健康的那些事儿。

在这项科学声明中,对于不同程度的酒精摄入量对于各类心脑血管疾病影响的相关科学证据进行了汇总和科学严谨的分析。

为了区分不同酒精摄入量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程度,研究中将一杯酒(1个标准饮酒单位)的量定义为约含14g酒精。这个量大约相当于350ml的啤酒(酒精度5°),120ml的葡萄酒(酒精度为12°),以及45ml的白酒(酒精度为40°)。

根据酒精摄入量的多少,研究中低度饮酒定位为每天摄入的酒精量为1到2杯酒(女性不超过1杯,男性不超过2杯),如果每日酒精摄入量在20g到40g之间,则定义为中度饮酒,超过这个量,则属于大量饮酒的情况。

对于单次狂饮的定义,一般指一次喝酒使血液中酒精浓度达到0.08g/dL 以上的一种喝酒模式,一般情况下,女性一次性饮酒超过4杯,男性超过5杯,在2小时内就能达到这个标准。

对于不同的酒精摄入量,对于心血管健康的影响是怎样的,科学声明中给出了严谨的答案。

少量饮酒影响几何?

对于少量饮酒来说,在冠心病、脑卒中风险影响方面,由相关的荟萃分析发现,相较于不喝酒的人,少量饮酒的人群其发生冠心病的风险降低了14%到25%。而对于脑卒中来说,也有相关的前瞻性荟萃分析发现,与不喝酒或偶尔喝酒相比,少量饮酒的人群,可使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降低8%到10%左右。

看到这样的研究数据,爱喝酒的朋友们可能很高兴,看来每天少喝点,不但不会加大心血管风险,还有助于减少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风险呢!但请先别高兴的太早,这些研究都是观察性的研究,并不能得出少量饮酒与心脑血管风险降低之间的因果关系。

此次AHA发布的新声明中也审慎的指出,即便少量饮酒可能带来一些微乎其微的、尚不确定的益处(例如轻微升高了“好胆固醇”),但这些潜在益处很可能被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所抵消。任何声称少量饮酒有益的研究,都无法否认酒精本身对人体的毒性作用

除此之外,在此次发布的新科学声明中,还指出了少量饮酒也会带来的心血管负面影响。

首先是少量,规律的饮酒,也会显著增加房颤的发生风险。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会导致心悸、头晕,并大幅增加脑卒中(中风)和心力衰竭的风险。可以说,在房颤问题上,饮酒不存在“安全剂量”。

在高血压控制方面,汇总的证据也显示,哪怕是少量饮酒,也会对血压产生负面影响,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饮酒还会干扰降压药的药物作用,影响血压的平稳控制。

因此,AHA的声明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结论——不建议任何人为了“预防心血管病”而开始饮酒。如果您原本没有饮酒习惯,请务必保持下去。

大量饮酒的明确危害

如果说少量饮酒的影响还存在一些争议以及复杂性的话,那么大量或长期过量饮酒对心血管的危害,则有着确凿的板上钉钉的科学证据。

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酒精性心肌病。这是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最严重的心脏疾病之一。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如乙醛)会直接毒害心肌细胞,削弱心肌的收缩能力。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扩张性心肌病,这时候心脏会像一个被“撑大”的气球,变得松弛无力,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送到全身,最终会发展为心力衰竭,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大量饮酒是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酒精会激活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心率加快、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长期如此,会大大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也会加大心梗、脑卒中等重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除了前面提到的房颤,大量饮酒还会诱发各类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在节假日或狂欢中超大量饮酒,会可能引发所谓的“假日心脏综合征”,即导致心脏健康的人突然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

大量饮酒也会通过多种途径增加中风的风险。大量饮酒通过升高血压、引起房颤来增加缺血性中风(因血管堵塞导致)的风险,也可能通过影响凝血功能而增加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的风险。

科学饮酒的建议

对于上述的研究证据和科学声明,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合理的”饮酒“呢?简单为大家总结几点。

1. 不喝酒最安全

对于心血管健康来说,最安全的选择就是不喝酒。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心脏联盟均明确表示,任何水平的饮酒都会对健康造成威胁。不存在所谓的“安全饮酒量”。

2. 如需饮酒,一定要控量

对于已有饮酒习惯的朋友,且短期内无法完全戒除,那么“控量”是退而求其次的关键。AHA建议的“限量”标准是男性平均每天不超过2杯酒,女性不超过1杯。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平均每天的饮酒量,不意味着平时不喝,在一顿”大酒“里面就可以补回来,狂饮模式对健康危害极大,例如在前述的少量饮酒降低冠心病风险的研究中就发现,平时少量饮酒,而偶尔狂饮的人群,喝酒对于降低冠心病风险的获益就完全被抵消了。

3. 特定人群,禁止饮酒

对于一些不适宜饮酒的人群来说,应该严格杜绝喝酒。包括但不限于——

  • 孕妇或备孕女性。
  • 正在服用某些可能与酒精发生相互作用药物(如镇静催眠药,或头孢类抗生素等)的人。
  • 有酒精性肝病、胰腺炎等疾病的患者。
  • 已有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或酒精性心肌病史的患者。
  • 个人或家族有酒精依赖史的人。

总的来说,这项最新发布的科学声明,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小酌怡情带来的不明确获益,可能会被一次狂饮破坏,而长期大量饮酒带来的心脑血管健康风险,则更是明确而巨大的。想要保护好我们的心血管健康,还是应该从均衡饮食,运动锻炼,戒烟,保持健康体重,保持良好心态等方面来长期坚持,而不必寄希望与我们每天少量饮酒的不明确作用。

参考文献:

Alcohol Us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9 June 2025, Circulation.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喝酒对心血管有利还是有害?新科学声明发布,和你想的可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