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伏天养肺,中医有哪些特色疗法?

7月20日正式入伏。三伏天作为全年最炎热潮湿的时段,中医认为此时人体阳气鼎盛,但暑热与湿邪交织,易耗气伤津,干扰肺的宣发肃降功能。肺为“娇脏”,喜润恶燥,那三伏天可以通过哪些锻炼来养肺,中医又有哪些治疗方法呢?

食疗药膳:清热润肺

1. 润肺食谱:银耳莲子羹、百合雪梨汤、白萝卜蜂蜜水。

建议多吃润肺生津食物,如银耳、百合、雪梨、白萝卜、莲藕等,可选择食材,合理搭配。

2. 夏季养阴消暑食谱

•沙参玉竹瘦肉汤:沙参15克、玉竹10克、瘦肉200克,滋阴润肺。

•冬瓜薏米老鸭汤:冬瓜500克、薏米30克、老鸭半只,清热利湿。

•百合小米粥:百合20克、小米50克,养胃生津,适合早餐。

3. 优质蛋白:鸡蛋、瘦肉、鱼类(如鲫鱼、鳝鱼),增强免疫力。

呼吸训练:增强肺功能

1. 呼吸吐纳法

• 腹式呼吸:晨起静坐,双手放腹部,深吸气(腹部鼓起)→ 慢呼气(腹部收回),重复5分钟,增强膈肌力量。

• “呬”字诀(六字诀):呼气时发“呬”(xì)音,配合双手下压动作,助肺气清肃,每日3组,每组10次。

2. 主动咳嗽清肺

• 晨起深呼吸后主动咳嗽3~5声(力度适中),助排痰(适合无咽喉肿痛者)。

中医特色疗法:冬病夏治

冬季,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易发作或加重,三伏天人体阳气最盛的时机,用艾灸、敷贴等方法补阳驱寒,有助于增强抵抗力,修复肺功能,减少冬天发病。

1. 三伏贴

• 适用人群: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等肺系疾病患者。

• 操作:初伏、中伏、末伏各贴1次,选取肺俞、定喘等穴位,一般贴敷2~6小时,可以根据个体差异适当调整。

• 注意事项:①贴敷部位若出现红肿、刺痛、瘙痒等症状,或产生针尖至小米粒大小的水泡,此属药物贴敷后的正常反应。仅需保持贴敷部位干燥,或外涂湿润烧伤膏以缓解不适。若出现较大水泡,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进行消毒处理。②贴药后应减少活动量,避免因身体过度运动导致药物移位或脱落。③贴药后需严格忌口,禁食生冷、肥甘厚味、海味及辛辣刺激性食物。④鉴于小儿皮肤娇嫩,贴药时间应适当缩短,同时需加强护理,密切观察贴敷部位情况。⑤贴药后6小时内不宜洗澡。

2. 艾灸

• 肺俞穴/大椎穴:体质虚寒(畏寒、易感冒)者可每周灸1次,每次15分钟湿热体质慎用,避免上火。

3. 中药调理:辨证开方

中医师会根据体质配药:如肺气虚 用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健脾补肺;痰湿阻肺 用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化痰祛湿;肺肾两虚 用金匮肾气丸、补肺汤滋肾养肺。

4. 穴位按摩

• 迎香穴(鼻翼两侧):按揉2分钟,缓解鼻干、防感冒。

• 肺俞穴(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轻叩50次或艾灸(虚寒体质,每周1次,每次15分钟)。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赵娟

指导专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王伟

来源: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伏天养肺,中医有哪些特色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