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权衡沉没成本、纠结于过往的错误选择,这些正是“思维反刍”的核心特征,也是抑郁症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的痛苦来源。
人们常常后悔,但如果总是沉浸在对过去错误的纠结中无法自拔,就可能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负面经历的“思维反刍”(negative rumination)。抑郁症的全球发病率在女性中是男性的两倍,其相关思维模式背后的生物学机制以及性别差异,一直是科学界努力解答的难题。
近日,一项新研究指出,作出决策后的主观评估受到大脑内特定分子机制的复杂调控,并且这种调控在不同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者们发现了一种与抑郁症相关的分子,能够精准地调控决策过程中“改变主意”的环节,并且在雌性小鼠身上尤为显著。该研究于2025年7月11日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作者是来自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的一支研究团队 。
决策、压力与抑郁症的分子开关
这项研究的核心是一种名为LINC00473的长链非编码RNA。所谓“非编码”,是指RNA并不直接制造蛋白质,而是在基因表达中扮演着“调控者”的角色。以往的研究发现,在抑郁症女性患者大脑的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中,LINC00473的表达水平显著偏低,但在男性患者中则无此现象。如果在雌性小鼠的大脑中人为提高这种分子的表达,能有效增强其抵抗压力的能力。
这个与女性抑郁和压力密切相关的“分子开关”,究竟是如何影响大脑功能的?研究团队推测,答案可能隐藏在它对认知和决策行为的调控中。他们将研究的焦点对准了大脑的内侧前额叶皮层,这是一个负责权衡利弊、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情绪的关键区域,也是LINC00473发挥作用的主要舞台。
“餐馆街”实验:“沉没成本”与“后悔”
为了精确地观察决策过程,研究团队搭建了一个名为“餐馆街”(Restaurant Row)的实验场景。在这个迷宫般的装置中,小鼠需要在30分钟内自己规划路线,从四个提供不同口味食物的“餐馆”觅食。小鼠的每一次觅食都是一次对决策能力的考验,其过程被分解为两个紧密相连的阶段。
首先,小鼠会进入一个“报价区”,在这里它会听到提示音,音调的高低预示着获得食物需要等待的时间长短,即“成本”。此时,它必须做出一个初步的、深思熟虑的判断:是接受这个报价,还是跳过它去寻找更好的机会。
随后,如果小鼠决定接受,它便进入了“等待区”。在这里,它面临着一个更具挑战性的内心挣扎:是坚持到底,还是中途放弃?这一刻的“放弃”行为,就是一次典型的“改变主意”,它反映了个体在投入时间和精力后重新评估局势的能力。
实验结果清晰地表明,LINC00473的作用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它完全不影响小鼠在“报价区”的初始判断,无论性别,所有小鼠接受或拒绝报价的策略都未受影响。然而,一旦进入需要“改变主意”的等待区,LINC00473便开始展现其依赖于性别的强大调控力。
研究人员重点关注了两个反映高级认知过程的指标。第一个是“沉没成本敏感性”,即已经投入的时间成本如何影响继续等待的意愿。研究发现,LINC00473显著增强了雌性小鼠的沉没成本敏感性,这意味着它们在等待了片刻后,会更加珍视已经付出的时间,从而更倾向于坚持下去。
第二个指标是“后悔敏感性”。当小鼠犯下一个错误(如进入了一个成本过高的等待区然后又放弃)之后,它们是否会吸取教训并在下一次决策中做出补偿。结果显示,LINC00473能有效提升雌性小鼠的这种后悔敏感性,使其在犯错后能更灵活地调整未来策略。
连接决策与情绪
为何LINC00473会同时影响沉没成本和后悔这两种行为?研究者们认为,它们可能都源于一种名为“反事实思维”的共同心理过程,即思考“如果当初我做出不同选择会怎样”。当小鼠错误地进入等待区,它的大脑中或许也在进行“我本应该跳过”的模拟,而这种模拟过程正是由LINC00473所调控。
这项发现的意义远不止于决策本身。反复权衡沉没成本、纠结于过往的错误选择,这些正是“思维反刍”的核心特征,也是抑郁症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的痛苦来源。该研究首次建立了一条清晰的通路:一个在抑郁症女性大脑中水平偏低的分子(LINC00473),在动物模型中被证实能够直接调控与负面思考高度相似的认知过程,并且这种调控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这不仅为理解女性为何更易受抑郁症困扰提供了新的生物学证据,也为未来开发针对特定认知过程的新型干预疗法提供了一种方向。
参考文献: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r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