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没有“高血压”的说法!徐文兵、倪海厦、邓铁涛、李可,四位名医谈高血压[赞]
在1998年7月2日,美国电视新闻报导一则医学消息,由美国心脏血管学会公布的资料,其中叙述一位 得到中风的人,他遵照医师的处方,按时服用西药降血压剂,结果仍然中风,但医师却不去讨论为何中风? 高血压因何而来?为何按时服用高血压药却仍然得到中风?降血压药为何无法预防中风?却只说了人因脑部 血管破裂,而发生中风,如果停服降血压药,则有5到7倍的机率更容易得到中风,诸君试想,如果一位已 按时服用降血压药的人都得到中风,不服也中风,这代表什么?答案是,你肯定会中风,不论你服药与否。
由于目前西医并不知道高血压真正的成因,只是消极的利用一些排水药,来降低血压,殊不知服了排水药, 把好的水也排出去了,血管壁中存有大量的水,以维持血管的弹性,防止血管破裂,这是上帝创造人的时候, 就已留下的预防措施,因为人的一生常会面临一些紧急状况,如车祸、抢劫、火灾、动怒等意外事件发生,这 些都会使人的血压升高,其目的是提供必要的额外能源,来应付瞬间发生的意外事件,使人能承受严厉的考 验,而不致发生病变而特别设计的,因此人的血压本来就有很大的上下升降空间存在,一旦发生血压高,它 不是病,是一种警讯,有可能是外在环境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身体内部病变引起的,必须追根究底的彻查原 因,而不是以消灭此一讯号为荣,殊不知它是人体自卫的现象,一旦消除了,连自卫的能力也丧失了。更且 服用降血压药排出了正常的水,为了补充丧失的水份,一般医师都建议病人在服药期间必须多喝水,这表示 所有医师都知道病人会丧失正常的水,对身体有副作用,可是又不确定副作用在那里。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正常的水,存在各部位,但它的来源却不同,因饮水而得到的水,是进入淋巴、内分泌等系统,但此水须经过胃的热,气化以后方可受用,而进入血管壁及组织内的水,却必须来自食物中的水, 如蔬菜、肉类、面包等都有水,此水经过小肠的热与湿,消化了以后,方可进入血管中与组织中,并且是脑 部血管不可缺的,人一旦服用了西药来降血压,所丧失的津液必自上而下,如同饮水机一般,水从下方流出, 上方水位自然下降的道理一样,因此服用越多降血压药,则脑部血管就越缺水,也就越干燥、易裂,而听医师建议多喝水,却不知饮水并不能补充血管壁的水,换言之,长期服用西药的病人,绝对比一般不服药的人, 更容易得到中风才对,才合理,而且血管壁因为失水而弹性不佳,加上血压下降,必然导致性无能、阳不举, 因此我敢断言,所有服降血压药、降血糖药,必然无性功能,就因此而来的。
根据我临床的经验发现,人体中的代谢情形与自然界完全一样,自然界中岩石与水是最重的,一旦人体有 过重的压力存在必然令血压上升,结果发现人类得到高血压,绝大多数只有三种成因:
1:胆结石或发炎
2:肾结石
3:积水
第一、第二种造成高血压的原因,大家可以利用汉唐-14及汉唐-26即可解决,包含眼压过高在内。
至于第三种的积水问题,就是肝阳上亢,肾阳不足造成的,必须要用汉唐-23,因为这里所谓积水, 并非一般看得到的四肢或腹腔、胸腔的积水,而是有积水环绕着血管,或停积在肌肉中。这就好像一个人潜水时会受到来自水的压力一样,一旦水包围着血管,血管无法正常舒张,就导致血压上升,如同偏头痛一样, 全世界的医生都知道是因为脑部两侧血管过小,血流无法流畅的通过所造成,但因不知此血管变小乃因外在 过多水的屯积,而令血管缩小的,因此只一昧的要病人服用血管扩张剂,来暂时性的舒解头痛,至于越吃越 重的原因是,第一:西医不知水自何来,第二:所有化学药品进入身体后,其结果必生出不必要的水,因此血管外的水就越来越多,也就造成越服越重药剂的恶性循环。HT-23的设计就在针对血管外的水,不旦要排出来,且同时要补回正常的水,才可做到完全去除高血压,以真正达到预防中风的效果。
中风之前会有四大征兆
第一:手前三指麻或足前三趾麻,
第二:双脚极冰冷,
第三:项部强硬,影响入眠, 以上三种表示三个月之内,会发生中风,
第四:足胫骨前,自膝向外侧麻到足踝,表示二星期内,必生中风, 当然每个人因饮食及生活环境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征兆出现,以上四因是绝大多数人在中风之前有的症状,是依据统计来的。
如有疑问,可以请教中医师,因为中医就是被训练成如何解读人体症状的医师,所以良好的中医必然可以事先预防其发生,发生后也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最好在半年之内,时间越快越好,超过半年,就很难完全治好了。中医并可在治好后,有很好的方法预防二次中风,大家常见有第一次中风的人,很容易在一年之内,再发第二次,这表示一般医师所知的防范措施是不足够的,这是最佳证明。
同时病人必须时常做运动或劳力工作,保持身体汗水代谢的流畅,保持心情开朗,不要失去你的幽默感, 不可长期待在冷气房中,不可在大汗时立刻跳入冷水中,流汗时务令汗透达,不可利用任何外在环境来强力止汗,这都是高血压的成因。
很多人说自己有高血压遗传基因,因为自己的父亲母亲或者爷爷奶奶是高血压,所以自己得了高血压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遗传只是个因,有因不见得有果。给你一颗种子,不见得就能开花结果。这还取决于缘,就是后天提供的土壤、水分、肥料、温度、湿度等。所以即便我们有高血压的遗传基因,如果后天能调养自己的起居、饮食、情绪等方面,不给发病、作病创造条件,我们这辈子也不一定得高血压。
预防高血压,我们要关注高血压早期几个症状。
首先是头痛,这种疼痛是沉闷的、闷重的,部位一般都在后脑勺,发作时还伴有恶心、想吐。偶尔出现这种头痛,可能是受寒、着凉了;长期、反复发作,就要测测自己的血压。
还有一个症状就是眩晕。眩是眼前发黑,晕是指旋转,就像坐在车、船中,也会出现恶心、呕吐的感觉。很多人脚下像踩了棉花一样,发飘,头重脚轻。有的人在起床或者是下蹲站起时症状加重,持续时间还比较长。
有些人还会感觉自觉的心跳,中医管它叫心悸。正常人的心都在跳,但是你感觉不到,只有不正常的情况下,才会感觉到心跳,有时候会出现心律失常、早搏甚至是间歇或停跳。
还有人的表现是气短,就是在心悸发作的时候,会觉得憋气,喘不上气儿。
另外一些人长期熬夜,导致睡眠困难;有些人早醒、睡不踏实,老做噩梦、惊醒。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人,他在睡梦中憋气,出现呼吸暂停和心跳骤停,这时候他的血压都是非常高。
长期打呼噜的人,最终会出现高血压,或者说出现高血压以后,会加重他的打鼾。还有高血压患者会觉得手指、足趾末端或皮肤有麻木感,或者有蚂蚁走的感觉,手指捏东西不太灵活,做一些精细的动作也不太灵便,有的人还会觉得半身麻木、口齿不清,出现走路的异常。
中医认为,人出现高血压和人发高烧的道理是一样的,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是本能的反应。所以血压升高有它的道理。道理在哪呢?就像我们往高楼上供水一样,如果你的输水管道通畅,一般的压力就能轻松把水送到顶层,而如果管道壁中间出现了壅滞或者堵塞,输送的水浓度变大,变黏稠,这时候就要提高压力才能把水送到顶层。所以出现高血压的时候,一味地降压并不是治疗的根本,当你把管道清理通了,把输送的液体黏稠度给它降低了,当人能轻松地把血送上去的时候,压力自己就下来了。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人大多存在着痰浊和瘀血的问题。所谓痰浊就是指身体水液代谢不好,血液黏稠度高,平常总是痰声辘辘,痰总是堵塞在自己的呼吸道、消化道,甚至散布在细胞中间。中医把这种体质称为痰饮体质,用化痰的方法稀释它。这时候从血管里面往细胞间输送和渗透受到的阻力就会变小,人的血压就会降低。另外,很多高血压病人会有瘀血,就是在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里面出现血流不畅,身体局部会出现冷、硬、闷、痛,当我们用活血化瘀药提高了血液的循环能力,人的血压也会逐渐降下来。
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的朋友,饮食和生活习惯上有什么需要注意呢?
第一、不要吃得太咸。中医认为咸能入血,能够助心火,这样会人为地升高血压,不利于我们降血压的治疗。
第二、要少吃辛辣,辛能够升压,能够扩散,能够升阳气,所以高血压病人要少吃辛辣。我看到一些高血压病人还在喝白酒,喝得量还很大。他们的借口是,喝酒以后血压反而会降下来。事实也的确如此,喝酒能暂时扩张血管,使血容量相对减少,导致血压暂时下降。但是远期效果会加速血管硬化,到时血压恶性上升不能恢复。这就像反复拉扯一个猴皮筋,早晚会使它失去弹性。白酒的特点就是先阳后阴,刚刚喝白酒,感觉全身发热,过了一会儿就会发凉。所以喝白酒先降压后升压就是饮鸩止渴。
第三、高血压病人属于我们中医讲的“阳有余而阴不足”,所以高血压病人一定要记住早睡觉。哪怕睡不着,也应该早点躺下,这样借助于自然的力量去平衡自己的血压。我看到很多中青年人,疯狂熬夜打游戏,最终导致自己血压升高。如果已经患有高血压还不改正坏习惯,就是有再好的药物和医生也不管用。
高血压病的危害世人皆知,但在中医眼里,绝不是像有的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不治之症,只能终身服药”。名医李可老先生的几句话便点清了高血压反映的机体状态究竟是什么:有积滞。非常精辟!
刘力红教授曾打过一个十分生动的比喻:人体的血管就像一栋楼的供水管道,要保证顶楼(就象我们的大脑)有水,必然需要相应的水压。因为某种原因水管里面有东西部分堵着了,为了保证顶楼仍然供水通畅,自然会提高压力,通过狭窄的地方送上去。但最好的办法不是增压,是把堵着的地方疏导干净,水压自然就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