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泡脚不简单,春天升阳,夏天祛湿,秋天润肺,冬天暖身,了解这些知识,养生效果翻倍!

肿瘤四科 边月乔

泡脚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刺激足部经络和穴位,能调和气血、驱寒除湿、改善睡眠等。但泡脚也有讲究,方法不当可能适得其反。以下是中医角度的泡脚健康知识:

一、泡脚的好处

1. 促进血液循环

足部离心脏最远,易血液循环不畅。温水泡脚可扩张血管,改善手脚冰凉、疲劳的症状。

2. 驱寒祛湿

尤其适合体寒、易感冒、关节痛的人群,加入生姜、艾叶等效果更佳。

3. 调理脏腑

足部有60多个穴位(如涌泉穴、太溪穴等),对应五脏六腑,泡脚能通过经络调节身体。其中:

涌泉穴(肾经)

位置:足底前1/3凹陷处(蜷足时最凹点)。

作用:补肾气、降血压、改善失眠、缓解疲劳、增强免疫力。

太溪穴(肾经)

位置: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作用:滋补肾阴、改善腰膝酸软、耳鸣、月经不调。

失眠穴(经外奇穴)

位置:足跟正中央。

作用:专治失眠、神经衰弱,可配合涌泉穴按摩。

厉兑穴(胃经)

位置:第2脚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作用:调节肠胃功能、缓解腹胀、消化不良。

这些穴位的刺激方法:拇指按压或搓揉,每晚50100

4. 助眠安神

晚上泡脚可舒缓神经,缓解焦虑、失眠(尤其配合吴茱萸或薰衣草)。

二、泡脚的讲究

1. 水温与时间

水温:40~45℃为宜(糖尿病患者或皮肤敏感者不超过40,以37-38度为宜),以微汗为度,避免烫伤。

时间:15~30分钟,饭后1小时内不宜泡脚,避免影响消化。

2. 水位

建议没过脚踝(三阴交穴),或至小腿肚(承山穴),增强祛湿效果。

3. 最佳时段

睡前1~2小时:助眠,避免睡前泡完脚立即活动受凉。

下午3~5点(膀胱经当令):利于排水湿、排毒。

三、不同体质的中药配方

1. 寒湿体质(怕冷、腹泻)

生姜+艾叶+花椒:温经散寒。

2. 湿热体质(口苦、长痘)

黄柏+蒲公英:清热燥湿。

3. 气血不足(乏力、面色苍白)

当归+黄芪+红花:补气活血。

4. 失眠多梦

夜交藤+合欢皮:安神解郁。

四、禁忌与注意事项

1. 不宜泡脚的人群

严重心脏病、低血压(易头晕);

下肢静脉曲张/血栓(水温过高加重病情,水位线不能没过小腿);

糖尿病足(皮肤感觉迟钝,易烫伤);

足部皮肤破损或感染。

孕妇泡脚不能加药材

儿童泡脚不能超过10分钟

2. 泡后避免受凉

擦干后穿袜子保暖,尤其避免空调直吹。

3. 忌大汗淋漓

中医认为“汗血同源”,过度发汗会耗气伤阴。

小贴士

按摩增效:泡脚后按压涌泉穴(补肾)、太冲穴(疏肝)。

简易方:无特殊体质问题,仅用热水或少量盐(杀菌)即可。

泡脚虽简单,但需因人而异。体质复杂者建议咨询中医师,搭配个性化调理方案。

图片:摄图网

咨询、转载、侵删请联系微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泡脚不简单,春天升阳,夏天祛湿,秋天润肺,冬天暖身,了解这些知识,养生效果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