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GDM)作为一种孕期常见的并发症,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构成了一定程度的潜在威胁。不仅如此,它还常常如同一团无形的阴云,给孕妇的心理带来压力和困扰。因此,深入了解和高度关注妊娠期糖尿病与心理健康,无疑显得至关重要。
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
对孕妇的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如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以及羊水过多等。这不仅会增加孕妇身体的负担,还可能使得剖宫产的风险大幅提升,给孕妇的身体恢复带来更多挑战。而且GDM孕妇在未来患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7倍。
对胎儿的影响 :胎儿也可能面临生长受限的困境,甚至出现胎儿畸形、新生儿低血糖以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不良情况。胎儿远期影响:如儿童期肥胖、代谢综合征风险增加。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还可能给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心理压力来源
- 担心自身和胎儿健康:孕妇在得知自己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后,难免会陷入对自身和胎儿健康的担忧之中。她们担心疾病会对自己及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害怕无法顺利度过孕期,这种持续的担忧如同巨石压在心头。
- 对疾病的恐惧:由于对妊娠期糖尿病缺乏足够的了解,孕妇往往会对其产生恐惧感。她们不知道疾病会如何发展,担心自己无法有效控制血糖,这种未知带来的恐惧让她们的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 自我管理的负担: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后,孕妈妈需要对生活方式进行调整,如改变饮食习惯、增加运动等。甚至需要接受一系列的治疗,如定期监测血糖、注射胰岛素等。这些改变打破了她们原有的生活节奏,让她们感到不适应和压力重重。
- 家庭压力:缺乏家人的理解与配合,会让孕妈妈的自我管理带来困难,缺乏家人的关心与支持,会让孕妈妈陷入孤独无助的情绪中,诊治的费用(如频繁监测血糖、胰岛素治疗费用)可能还会带来经济压力,增加孕妈妈的负面情绪。
- 社会压力:人们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认识存在偏差,某些文化对孕妇体重的过度关注,孕妈妈可能会遭受来自工作或生活的歧视,进而感到受挫和无助。
主要的表现:在妊娠期间,对疾病的认知不足,对自身的担心及胎儿健康的担心,面对生活方式改变及治疗,担心自我管理的困难,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在诊疗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负担加重,自我管理松解,对于血糖监测、饮食控制及日常用药等治疗措施的依从性下降, 加大血糖控制难度,造成母婴的不良结局。引用2023年《中国妊娠期糖尿病心理健康管理专家共识》中关于焦虑/抑郁发生率的数据(约30%GDM孕妇存在中度以上焦虑)。
心理调适方法
一、认知调整
了解疾病本身:积极参加医院举办的知识讲座和咨询活动,深入了解妊娠期糖尿病的成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可能的并发症。只有充分了解疾病,才能消除心中的恐惧和担忧,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
科学看待:要明白妊娠期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只要积极配合治疗,科学管理血糖,就可以有效降低对自身和胎儿的影响。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疾病。
二、情绪管理
表达情绪:不要把内心的困惑和担忧埋藏在心底,要勇敢地与家人、朋友分享。通过倾诉,可以将内心的压力释放出来,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专业咨询:在情绪难以自我调节的情况下,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师会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术,帮助孕妇缓解焦虑、恐惧和抑郁情绪,让她们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
放松技巧:练习正念冥想和深呼吸是有效的放松方式。正念冥想可以帮助孕妇专注于当下,放下内心的烦恼和焦虑;深呼吸则可以调节身体的状态,缓解紧张情绪。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进行练习,有助于保持心理平衡。
三、行为干预
合理饮食:控制血糖是妊娠期糖尿病管理的关键。孕妇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持营养均衡。避免摄入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多吃优质蛋白、蔬菜、水果和粗粮,确保在孕期营养充足的基础上控制血糖。
适量运动:每天进行30分钟的轻度运动,如散步或孕期瑜伽(Prenatal Yoga)能帮助缓解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可以改善体质和心情。运动可以促进血糖的代谢,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还能缓解压力,让孕妇保持愉悦的心情。适度的运动如孕期瑜伽(Prenatal Yoga)也能帮助缓解压力,促进血液循环。
良好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对提升整体健康水平至关重要。孕妇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规律的作息可以帮助身体建立稳定的生物钟,促进身体各系统的正常运作。
正念冥想:根据中华医学会2022年的指南,正念冥想能够显著降低孕妇的焦虑水平,并改善睡眠质量。2022年RCT显示正念于预可降低GDM孕妇焦虑评分35%。每日10-15分钟的正念冥想可快速缓解急性焦虑。方法可有:觉察呼吸练习、身体扫描练习、觉察行走练习。
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以改变不合理认知和行为模式为核心的心理干预方法,近年来在孕产期心理健康管理中展现出显著效果。具体干预措施有:1.认知重构:通过识别并挑战灾难化思维(如“分娩一定失败”或“胎儿不健康”),帮助孕妇建立更客观的认知模式。2.行为激活:制定日常活动计划(如散步、社交),减少回避行为(如过度刷手机或频繁产检),以缓解焦虑情绪。3.分娩恐惧管理:结合暴露疗法,模拟分娩场景(如握冰训练),逐步提高对疼痛的耐受性,同时教授放松技巧(如478呼吸法)。4.胎儿健康担忧:使用“焦虑思维记录表”记录并分析过度担忧的触发点,结合医学数据(如胎心监测结果)进行理性验证。
四、社会支持
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应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和健康教育活动,为孕妇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并建议增加具体服务(如产科-心理科联合门诊、线上血糖管理平台)。医护人员要关注孕妇的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鼓励。
家庭成员:家庭成员是孕妇最坚实的后盾。伴侣参与护理的孕妇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提高40%,通过共同制定饮食计划、记录血糖数据,增强了患者对疾病管理的信心、增加监控血糖的依从性。研究显示伴侣的参与使得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降低:伴侣参与的干预组剖宫产率降低50%、早产率降低60%、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减少4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如巨大儿、低体重儿)较对照组降低35%,新生儿并发症(如窒息)减少28%。在巴基斯坦的RCT研究中,孕期接受伴侣参与的CBT干预后,产后6周重度抑郁发生率从41%降至12%,风险降低81%。伴侣参与的具体干预措施:协助血糖监测、饮食管理、运动干预、情绪疏导,给予孕妇充分的理解和关心,为她们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
社会各界:社会各界也应发挥积极作用,举办公益活动、提供心理援助,提高社会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关注和支持。通过宣传和教育,消除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误解和歧视,营造一个关爱孕妇的良好社会氛围。
总结
妊娠期糖尿病虽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通过科学管理、积极调适心理,准妈妈们完全可以顺利度过孕期,迎来健康的宝宝。让我们一起为准妈妈们加油,为守护母婴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 中国糖尿病学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9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11(1),(2019), 2-67.
- 徐先明,杨慧霞.妊娠期糖尿病诊治指南,中华妇产科杂志, 55(4),(2020).241-247.
- 赵亚平,曹红,李雪.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联合个体化饮食干预对妊娠糖尿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心理月刊,第24期,2024年,214-216
- 潘妍,徐芝灵,王婷.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压力与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及 自我管理的相关性分析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第29卷第1期,2024年2月,61-63
- 崔彬彬,叶明珠,黄琦.“妊娠期糖尿病高危人群心理压力、应对方式 与血糖管理决策行为的关系”实用预防医学, 第30卷 第5期,2023年5月,596-599
- 蒋国良,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管理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第 10 卷第 4 期,2023 年,32-35
- 《中国妊娠期糖尿病诊治指南(2023)》
- 2023年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中关于GDM心理干预的推荐
- Surkan PJ, Malik A, Perin J, et al. Anxiety-focus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delivered by non-specialists to prevent postnatal depression: a randomized, phase 3 trial[J]. Nat Med, 2024, 30(3): 675-682. doi: 10.1038/s41591-024-02809-x.
补充说明:所有图片均使用AI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