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融科甲状腺专家翟章锁主任表示,中医用药除病看似简单,实则精妙。面对同一病症,为何不同医者药方各异?答案在于经验积累带来的“得心应手”——这绝非刻板操作,而是精准的个体化诊疗艺术。
面对一位严重甲减伴全身浮肿的患者,中医的思考远非“水肿即利水”这般简单。浮肿出现在头面还是下肢?是否伴有胸水、腹水或心包积液?患者畏寒还是怕热?这些细节差异,直接决定了用药的方向与组合。
曾有一位甲减患者,不仅全身浮肿,更出现胸水、腹水。其本质是阴虚极重导致“阳虚水泛”。此时,是温阳化气为主,还是侧重健脾利湿?细微差异,需经验精准判断。黄芪、参类等药材众多,生黄芪、炙黄芪功效不同,人参、西洋参性质迥异,剂量拿捏更是关键——这背后,是医者深厚经验与细致观察的支撑。
中医自古强调“三因制宜”:因人、因时、因地。年龄、性别、体质、环境,皆影响治疗策略。若万人一方,便失去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灵魂。真正的精髓,在于对每一个独特生命体的深度理解与回应。
经验固然珍贵,但中医绝非单纯的经验医学。翟章锁主任指出,需警惕“经验主义”陷阱。即便理论正确,临床也可能无效。譬如“补脾”——具体方药的选择、剂量的斟酌、不同体质的调整、治疗中反应的应对,这些精微之处,正是经验施展的舞台,也是个体化诊疗的核心。
越是看似微小的不适,其背后病机往往越为复杂隐蔽。个人情志、饮食起居、环境因素交织影响,使疾病呈现独特“个性”。此时,仅凭经验公式化处理极易失准。唯有深入运用中医理论剖析个体,动态调整,方能在复杂病情中拨云见日,避免陷入经验主义的泥潭。
个体化诊疗,是中医千年的智慧结晶。它要求医者既扎根理论,更精研实践,于细微处洞察差异,在动态中调整方案。每一次“得心应手”的背后,是对生命独特印记的尊重与探索,更是中医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