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精神障碍的常见类型,也是我国最常见的情绪障碍,目前临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主要通过提高大脑中单胺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抑郁,但存在起效缓慢,副作用明显等问题。抑郁症终身患病率为3.4%,许多患者需要经历漫长的治疗,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负担。
近年来,抑郁障碍被认为是一种由线粒体自噬功能障碍引起的脑能量损伤,线粒体自噬失调可以通过影响线粒体对神经细胞的能量供给损害神经可塑性,进而影响抑郁的发生发展。大量研究发现抑郁患者存在线粒体功能紊乱,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改变,从而产生自由基和氧化应激。随着疾病进展,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损伤呈进行性发展。调控线粒体自噬有可能成为治疗抑郁症的新疗法。
杭州天玑济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探索线粒体奥秘以赋能全人类健康,成功开发出全球首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线粒体自噬诱导剂小分子化合物TJ0113,有望打破抗抑郁药物研发的长期瓶颈,为全球患者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治疗方案。
项目背景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胡少华教授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常见多发病防治研究”重点专项“抑郁症与躯体疾病共病机制和干预策略研究”同步开展中。
本研究由浙大一院牵头,已获取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和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依托于2个国家重点项目,拥有颠覆性技术,获取国际前沿新药免费使用机会,一线专家团队亲自诊疗。
主要研究者
胡少华:医学博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浙大一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浙江大学法医精神病鉴定中心主任;全省精神障碍精准诊疗重点实验室主任;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全球精神卫生工作组主席;亚洲神经精神药理学会(AsCNP)理事;入选2022、2023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第六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浙江大学临床拔尖青年人才A类。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精准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双相障碍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双相障碍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精准医学研究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研究协作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学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主持“十四五”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6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浙江省卫健委课题多项,主参国家级课题多项,发表SCI论著近150余篇,发表在Lancet Psychiatry, Mol Psychiatry, Science Advances, Br J Psychiatry, Cell Discov, Advanced Sci, , JAMA Netw Open, Clin Transl Med等期刊,高被引论文3篇,热点论文1篇,单篇最高他引3400次,荣获202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论文,参编或翻译著作、教材10部。入选2022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斯坦福大学公布)。
夏宏光博士,现任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良渚实验室副主任,党总支书记,浙江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项目负责人。夏宏光博士聚焦细胞稳态调控疾病的功能与机制研究,并研发相应的创新药物;以通讯作者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他引3000余次;主持“原创探索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等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尖兵领雁+X研发攻关计划项目”等5项省级重大科研项目;授权发明专利7项;主持开发了全球领先的线粒体自噬诱导剂药物,获得了5项中美临床试验批件,目前正在开展临床II期试验。入选“浙江省特聘专家”,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获得“吴瑞奖(2011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最高奖——卓越奖(2024年)”,“浙江大学伯涛优秀青年学者奖(2024年)”,浙江大学医学院“立早神经科学奖-团队奖(2024年)”等。
药物简介
TJ0113胶囊是杭州天玑济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一种全球首款、新型口服选择性线粒体自噬诱导剂,TJ0113有望通过诱导线粒体自噬来调控线粒体功能,进而改善线粒体质量,清除氧化应激,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病情,使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庭获益。
受益人群
抑郁症患者
入选主要条件
1.自愿参加临床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ICF);
2.签署ICF时年龄在18~65岁(包括临界值)之间的男性或女性;
3.筛选期及基线期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18分;
4.受试者满足“《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 版)》”(DSM-5)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且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
5.筛选期及基线期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疾病严重程度(CGI-S)评分≥4分;
联系方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与本研究相关的信息,请与以下人员联系或直接前来咨询。
联 系 人1:魏宁副主任
联 系 人2:研究助理赵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