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癌是指发生在胃与食管交界处的恶性肿瘤,化疗是贲门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杀死癌细胞。关于贲门癌化疗的频率和规律,是患者及其家属十分关心的问题。
贲门癌化疗周期通常有较为固定的规律,一般每三周进行一次,也就是21天。这是因为化疗药物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对癌细胞产生效果,同时也需要给患者的身体一定的恢复时间。每个化疗周期的开始,患者会接受一次化疗药物的注射或口服,然后在接下来的几周内,这些药物会在体内发挥作用,杀死癌细胞。
不过,化疗方案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化疗药物的类型和剂量等因素进行调整。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化疗疗程可能包括6到8个化疗周期,也就是大约4到6个月的时间。在化疗期间,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和身体检查,以监测化疗的效果和身体的反应。如果化疗药物引起了严重的副作用,或者癌症没有明显的缓解,医生可能会调整化疗的方案。
在贲门癌的综合治疗中,中医也有着独特的价值和作用。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注重调节人体整体平衡,增强机体的内在抗病能力。
从中药治疗角度来看,中医运用多种中药来治疗贲门癌。例如,黄芪、党参等具有益气养血、滋阴补阳作用,能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抵抗力,帮助患者更好地耐受化疗带来的身体负担。白术、茯苓可用于调理脾胃虚弱的患者,改善其消化功能,使患者能够更好地吸收营养,促进身体恢复。丹参、赤芍、桃仁等中药可活血化瘀,改善肿瘤部位的血液循环,抑制肿瘤生长。鳖甲、海藻、昆布等药物能软坚散结,软化和消散肿瘤结块。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中药则可清热解毒,清除体内热毒,减轻炎症反应。
在化疗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疲劳等副作用。此时,中医可以通过中药的合理运用来缓解这些症状。比如,一些具有和胃降逆作用的中药可以减轻恶心、呕吐的症状;一些具有补气养血作用的中药可以提升白细胞数量,缓解疲劳。
中医治疗与阴阳、五行相结合,在治疗时有较强的整体意识,注重对患者的气血、脉络、脏腑机能的调节,作为袁氏中医第八代传人,非遗——“袁氏中医肿瘤疗法”传承人、“郑州袁氏中医三联平衡疗法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郑州市基层中医传承特色疗法工作室项目首批唯一中医肿瘤专家的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铭记先祖遗训,秉承先人遗志,继承祖业,通过科班、师承、家传学习,以及工作后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创办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现已发展成为一家一级特色中医肿瘤医院。其担任院长、首席会诊专家,坚持以中医肿瘤治疗为本,为癌症患者提供中医系统方案,以补充西医治疗的不足,发挥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作用,让患者获益,累计诊疗患者超20万人次。
非遗“袁氏中医肿瘤疗法”始于嘉庆辛酉年(公元1801年),传承距今已历八代两百余年,凝聚着袁氏中医世家历代先祖临床实践的智慧结晶。在袁氏先祖历代承传的珍贵秘本《袁世医方》中,详细记载了“袁氏中医肿瘤疗法”的核心理论与用药精髓。涵盖中医内、外、妇、儿各科,以及实践临床的大量内外治方药、制作技艺,剂型包括汤、丸、散、膏、丹,以及药酒、药膳、药茶、药醋、药粥、药饼等食疗方,多达190余首,形成了一套系统而独特的中医肿瘤诊疗体系。
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治疗贲门癌真实案例分享:
赵某,男,贲门癌,2017年6月9日初诊河南新乡人
2017年2月,患者经胃镜查出:贲门癌。期间曾怀疑误诊,但前往北京复查后,依然判定癌症。不得已返回郑州继续治疗,并于2017年4月13日在省肿瘤医院行胃全切术,术后病理显示:溃疡型中-低分化腺癌,伴淋巴转移。可术后出院不久,再次复查的赵老师就发现肝上又出现一个新的低密度影,怀疑为肝转移。紧接着继续化疗的他,烧到41℃,恶心、呕吐了,上吐下泻,肚子里翻江倒海一样的难受。不愿再化疗的他遂经人介绍在2017年6月9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治疗。自述:“第一次虽然只取了5付药,可吃完后立马感觉不一样了,腿有劲儿,可以吃饭了。转而又取药,用后情况更好了,乏力明显好转,发烧症状缓解,睡眠亦有好转。”往后2018年、2019年复诊一切稳定,到2020年5月6日复诊,患者诉“年前我就做过化验,查了肿瘤指标,都正常。前几天查的血常规也没什么问题。”2023年3月31日,患者再次邮寄中药巩固,目前一切正常。2024年4月26日参加希福中医第六届百位抗癌明星龙年中国行开封站活动,在台上对自己的抗癌经历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与分享,表达对袁希福的感激之情!
贲门癌化疗一般每21天进行一次,一个疗程通常包含6到8个周期。中医在贲门癌的综合治疗中,通过中药等多种手段调节人体平衡,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与化疗相互配合,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支持,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