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原创 汉宣帝为何不追尊爷爷刘据为皇帝,还给了他戾太子这个恶谥?

公元前74年,年仅18岁的刘病已继位,成为了历史上的汉宣帝。作为“巫蛊之祸”的幸存者,他的历史背景非常复杂。刘病已的祖父刘据,本是汉朝的太子,然而因牵涉巫蛊之祸而被迫自尽,且身负“罪人”的名声。刘据之死不仅令汉朝朝野震动,连照顾刘病已成长的张贺,曾想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他时,竟也被将军张安世警告:“此人乃是罪人之后,不可与之深交!”因此,汉宣帝继位后,并非作为刘据的孙子,而是作为汉昭帝后代登上了皇位。

对于如何处理刘据的身份,始终成了汉宣帝的心结。最终,他决定追谥刘据为“戾太子”。“戾”字在谥法中含有“不悔前过、知错不改”的意思,属于极为负面的谥号。若从其他历史皇帝的做法来看,通常新皇登基后都会追尊自己的先祖为皇帝。那么,为何汉宣帝没有追尊刘据为皇帝,反而给了他一个恶名昭彰的“戾”字谥号呢?

汉宣帝的追尊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继位后,他立即发布诏令,要求有关部门商议刘据的谥号问题:“故皇太子在湖,未有号谥、岁时祠。其议谥,置园邑。”然而,相关部门的答复令汉宣帝十分失望,他们指出,由于汉宣帝已经被过继给了汉昭帝,按照礼法,他应该祭祀的是汉昭帝,而非刘据或刘进。这一答复从礼法角度上来看合情合理,但却让汉宣帝感到格外失落。尽管如此,血缘上的关系却无法改变,他与刘据、刘进之间始终是血脉相连。

而更为尴尬的是,作为皇帝的汉宣帝并没有尊封刘据或刘进为皇帝,且刘进的园邑仅有300户,刘据则只有200户,这都远低于当时一些普通诸侯王的待遇。最终,汉宣帝的曾祖母卫子夫被追谥为“思后”,需要注意的是,“思后”与“思皇后”并不同,汉朝的“后”和“皇后”在地位上有着天壤之别。

在这个过程中,汉宣帝的父亲刘进和祖父刘据的差异被更加凸显。刘进被追谥为“悼”,这是一个中性谥号,意指其早逝。而刘据的“戾太子”则是个明确的贬义称号,标志着他为“罪人”的历史定位。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刘进的园邑仅为300户,但刘据的祭祀规模依然比刘进小。

汉宣帝在刚登基时,朝政大权依然掌握在权臣霍光手中。可以推测,汉宣帝在处理父祖谥号的问题时,受到霍光的强大影响。霍光的意见,或许促使了汉宣帝对刘据采取较为冷酷的态度。在霍光去世、汉宣帝掌握实权后,他才得以重新讨论父祖的尊号问题。

几年之后,汉宣帝重新审视父祖的谥号问题,这时的回答明显有所不同。新一轮的谥号商议中,《礼》法指出,“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这意味着尽管刘进未曾成为皇帝,但作为皇帝的儿子,他理应享受天子的祭祀礼仪。因此,汉宣帝最终决定追尊父亲刘进为“皇考”。“考”字意味着已故的父亲,表明汉宣帝终于能够公开宣称刘进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然而,在对祖父刘据的处理上,汉宣帝依然冷淡。尽管他将刘据的园邑数从200户增加到了300户,但依然保持在普通诸侯王的级别,而并未改变刘据的“戾”字谥号。

在这个过程中,汉宣帝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问题:他与刘据的关系并不密切,毕竟刘据是爷爷,且历史上刘据的名声远不如刘进。与此同时,汉宣帝的父亲刘进才是他真正的亲生父亲,因此在情感和政治上,汉宣帝与刘进的关系自然更为亲密。尽管刘据是汉武帝的太子,且与巫蛊之祸的相关性让他成为历史人物,但汉宣帝显然在情感上更倾向于支持自己的亲父。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许多皇帝并未追尊自己的祖父或外祖父为皇帝。例如,秦始皇虽然自称“皇帝”,但并未追尊其祖父秦孝文王为皇帝;同样,汉朝开国皇帝刘邦虽尊其父刘太公为“太上皇”,却并未追尊祖父。以此类推,汉宣帝给父亲刘进的待遇远高于祖父刘据,也算合情合理。

当汉宣帝登基时,他的身份的确略显尴尬。刘据在巫蛊之祸后被视为“罪人”,而这一身份也影响了汉宣帝的继位过程。汉武帝虽曾为刘据建立了“归来望思台”,但始终未曾给他正名,未曾为他立下正式谥号。即使刘家其他王子如刘长在去世后被追谥为“厉王”,而刘据的身份始终未能得到恢复。因此,汉宣帝在确立自己的正统性时,不仅要处理父祖的谥号,还要在外界面前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他为汉武帝立庙,给父亲刘进立庙,均是为彰显自己在血统上的正统性。在这种情况下,汉宣帝若追尊刘据为皇帝,将直接挑战汉武帝的权威。毕竟,汉武帝当年并未恢复刘据的太子名分,也未曾表明刘据在巫蛊之祸中的无辜。为了维护父辈的权威,汉宣帝最终给刘据定下了“戾太子”的恶谥,并选择性地忽略刘据曾经作为太子的身份。

在这一系列决定中,汉宣帝展现出非凡的冷静与远见。在权力与情感的抉择面前,他的每一步都显得极其谨慎,以避免任何可能危及自身的麻烦。对于他来说,这种深思熟虑的选择,或许才是他成功的关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原创 汉宣帝为何不追尊爷爷刘据为皇帝,还给了他戾太子这个恶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