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福利礼包赠送中】即日起,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免费赠送健康大礼包(实物)一份,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猪油到底是不是血管的杀手,这个问题几十年都没停过。
有人说它是高血脂、高血压的幕后推手,也有人觉得它才是天然的安全油脂,比各种工业加工植物油健康。
各种声音都有,但真正看数据、看研究、看临床的人不多。判断一种食物对身体好不好,不能只看它的成分表,也不能只听几句民间经验,更不能跟风盲目排斥或推崇。
猪油这种东西,吃的人越少,争议越多,问题也越模糊。真正的答案其实没有那么极端。
先看它的脂肪结构,这是争议最大的部分。猪油含有饱和脂肪酸,大约占40%左右,单不饱和脂肪酸也接近45%,还有少量多不饱和脂肪酸。
很多人看到“饱和脂肪”这四个字就害怕,觉得吃了就堵血管。实际上,单看饱和脂肪含量,猪油比黄油、牛油低,比椰子油低太多。
反而它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很接近橄榄油——这是被广泛认可为“健康油”的类型。
也就是说,从脂肪酸构成上讲,猪油并不是“最差的油”,甚至有部分结构比植物油更稳定,不容易高温氧化。
那为啥它被骂得这么惨?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膳食指南将“饱和脂肪酸=升胆固醇=心血管病”这个逻辑当成主流理论。这种说法有它的背景,但也有它的局限。
当时的研究主要来自大样本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没有细分脂肪种类、摄入总量、个体代谢差异,很多结论是统计相关,不是因果确定。
后来不少研究开始修正这个观点。比如2014年《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的一项关于脂肪摄入与心脏病关系的系统性回顾,指出饱和脂肪酸与冠心病风险并无明确正相关,反而某些加工植物油中的反式脂肪影响更大。
那猪油到底会不会升高血脂?这里要分清一个前提——吃多少、搭配什么、身体状态。
如果一个人日常高油高糖,代谢紊乱,再吃大量猪油,血脂自然高;但一个饮食清淡、能控制总热量的人,偶尔用猪油炒菜,血脂并不会有太大波动。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对300名普通居民做过食用猪油与血脂水平关联分析,结果发现,在控制热量总摄入的前提下,日均猪油摄入不超过15克者,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无显著升高趋势。
这说明,猪油升脂的效应并不是“独立”的,而是饮食结构和身体代谢状态共同决定的。
有人说猪油会让血管硬化,这个说法也要细讲。真正让血管变硬的是长期慢性炎症、内皮损伤、血糖控制差、吸烟、缺乏运动等因素。脂肪只是“参与者”,不是唯一元凶。
更重要的是,不同脂肪类型在体内的代谢路径不一样。猪油中的油酸,属于单不饱和脂肪酸,是心脏保护因子的一部分,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炎症反应。
很多抗猪油的说法忽视了这些成分的作用,只盯着饱和脂肪含量,片面得很。
更值得一提的是,猪油在烹饪中相对稳定,不像某些高多不饱和植物油容易在高温下分解、氧化,产生有毒产物。
家庭用油一般都要高温煎炒爆炸,用菜籽油、大豆油炒多次,很容易产生丙烯醛等有害物。而猪油结构稳定,冒烟点高,用一次没问题,重复使用也不容易产生过量毒物。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个实验就发现,在相同加热条件下,植物油的氧化产物浓度是猪油的1.4—2.3倍,尤其在超过210℃的高温烹调中,这种差距更明显。
也就是说,从厨房安全角度看,猪油不一定比植物油差,甚至在特定条件下还更安全。
还有一点被低估的是,猪油其实是维生素D的一个来源。现在城市人晒太阳少,维D普遍偏低。
猪油中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D,尤其是用自家饲养、散养猪熬制的猪油,脂溶性维生素含量更高。
虽然量不算大,但在缺乏日照、补剂不常吃的人群中,是一个可补充的通路。
当然,并不是说猪油就是“长寿药”或“超级食物”。它的问题也很现实。
热量高、脂肪密度大,吃多了容易超标。尤其在现代人普遍运动少、基础代谢低的背景下,大量摄入猪油确实会加重能量负担,引发肥胖、脂肪肝、胰岛素抵抗等代谢问题。
特别是有心血管基础病、高血脂家族史、糖尿病前期的人,猪油使用必须控制总量。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总脂肪摄入占总能量不超过30%,其中饱和脂肪酸不超过10%,换算下来,猪油摄入每天别超过20克,对普通成年人来说是比较稳妥的水平。
但问题是,现在越来越多植物油的工业提炼过程添加抗氧剂、脱臭剂、高温脱蜡处理,留下的不是“天然”的油,而是过度加工的脂肪产品。
这类精炼油看起来清澈、无味,实则结构破坏,容易氧化变性。很多人一边喝植物油“护血管”,一边吃外卖炸串配精炼油,结果血脂上得比猪油还快。
问题不是猪油,而是怎么用、配着吃什么、有没有运动、身体处在什么状态。拿一个传统食材去背锅,显得太简单。
也得说说,猪油真正的问题不在分子结构,而在养殖方式。
现代大规模养殖场里的猪,饲料中含有各种促生长添加剂,这些化学成分可能在脂肪组织中累积。
如果用这类猪油频繁高温烹调,会释放出一些不明杂质,影响肝脏解毒和脂代谢。但如果来源是家庭散养、喂天然粮的猪,猪油的安全性其实不低。
问题不是猪油,而是它从哪来、怎么提、怎么用。如果真要担心,不该怕猪油,而是该管住外卖平台那些反复回锅、没换油的油锅。
说到底,判断一种食物有没有问题,不能脱离人的个体状态、生活方式和整体饮食结构。
猪油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毒药。在合适的条件下、适量使用,它可以是厨房的一种可靠脂肪来源。
特别是对老年人、小孩、偏瘦体质者,合理用猪油炒菜反而能提高食欲、增强能量摄入,对维持基础代谢有好处。
但对高危人群、超重者、久坐少动者,猪油就不宜常吃。
如果一个人平时身体健康、体重正常、血脂不高,能不能完全用猪油代替植物油?答案是否定的。
脂肪种类需要多样性,不同脂肪酸在体内参与不同通路,完全只用一种油,会造成脂肪酸比例失衡,影响内分泌、细胞膜结构、激素合成等多个系统的运行。
食物不是安全就可以吃到头,得搭配才有活性。油脂更要讲平衡,用得好是补,用错了是负担。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玫瑰][玫瑰][玫瑰]
参考资料
[1]代小容,张宝勇.脂肪和猪油的食用价值[J].肉类研究,2008,(07):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