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由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以下简称 “中福协”)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
上图: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宣布博览会开幕
中福协执行会长徐建中在致辞中指出,我国已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群体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日益凸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本届博览会以“携手共促新质生产力,探索银发经济新未来” 为主题,汇聚国内外优质资源和养老服务力量,搭建高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桥梁,助力中国养老服务业加速与国际前沿理念、技术和模式接轨,为破解行业发展瓶颈、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推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施贡献力量。
本届博览会同期举办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发展论坛。中福协会长、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在论坛上以《扩大老年社会参与积极贡献“银发力量”》为题作报告,他结合政策与老龄化需求,从积极老龄观核心内涵、健康老龄化有力支撑、养老服务力量重要补充三个维度,深刻阐述老年社会参与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内涵及相关对策。
上图:吴玉韶在主论坛发表主旨演讲
吴玉韶指出,国际社会倡导的积极老龄观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参与,传统老龄观认为老龄化是生理心理的必然衰退,而现代理念则从“脱离”转向“参与”。随着人口预期寿命提高和科技进步,需要以更积极方式重构老龄化,通过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将老年人从负担变为资源,实现人口第二次红利。我国老年人参与意愿强烈,第五次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显示互助养老参与意愿达49.5%,且农村高于城市。但当前我国老年人劳动参与率仍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以日本为例,其60-64岁就业率达68.8%,65岁以上群体仍保持较高就业水平。
吴玉韶表示,老年社会参与是健康老龄化的有力支撑。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重新定义健康老龄化,维持功能发挥最为重要,功能比年龄更重要。他认为参与正是关键要素。研究表明60-69岁低龄老人思维能力保持高峰期的80-90%,部分人甚至进入创新创造高峰期。北京大学在《柳叶刀》发表的研究证实,维持功能发挥最为重要,功能比年龄更重要。他引用哈佛心理学家艾伦·朗格的观点指出“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并强调设立生活目标对抵御老年无价值感的重要性。
吴玉韶认为,老年社会参与是养老服务力量的重要补充。随着老龄化加剧,未来养老服务最大瓶颈是人才短缺,不仅缺护理员,更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日本数据显示2008-2020年间养老从业人员平均老化6岁,我国江苏25%护理员超过60岁。目前,我国3.1亿老年人中60-69岁低龄老年人群体占55%,开发这部分人力资源潜力巨大。
吴玉韶特别提出扩大老年社会参与对策建议。第一,转变观念,从年轻型社会到老龄型转变,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为相结合;第二,建构制度,老年参与要从限制到鼓励,破除就业、工伤、保险等限制。“全面清理阻碍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的不合理规定”;第三,搭建平台,“银龄行动”、“银龄教师”、老年人才交流平台等。第四,培育组织,老年社会参与要实现组织化,要大力发展老年参与社会组织。
据悉,本届博览会共设立10大展区,吸引了来自 1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220 多家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品牌机构参展参会,同期举办10余场交流分享会和相关活动,共同探索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
(来源:人民康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