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病进展中的肝纤维化阶段管理策略
一、临床诊断与病情评估
确诊肝纤维化需实施系统性医学检测,包括血清生化指标检测(肝功能全项)、病毒定量分析(HBV-DNA载量测定)、影像诊断学检查(超声造影、CT三维重建、多模态MRI扫描)及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Scan定量检测)。对于诊断存疑病例,建议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进行组织病理学分级(METAVIR评分系统)。
二、病毒学控制方案
核苷类似物治疗:应用恩替卡韦或富马酸替诺福韦等强效低耐药药物,通过抑制病毒聚合酶活性实现持续病毒学应答
免疫调节治疗:对符合适应证患者实施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激活宿主抗病毒免疫应答
三、抗纤维化干预措施
药理干预:探索性应用细胞外基质调节剂(如秋水仙碱)、抗氧化剂(水飞蓟素制剂)及靶向炎症介质抑制剂
病理进程监测:定期进行转化生长因子-β1、透明质酸等血清纤维化标志物检测
四、综合健康管理方案
建立包括营养科、康复医学科的多学科管理模式,实施:
严格戒除酒精摄入
膳食营养干预(控制碳水化合物负荷,限制饱和脂肪酸,补充维生素D及锌、硒微量元素)
规律性体能锻炼(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确诊肝纤维化后需及时启动规范化干预措施。临床管理方案应包括标准化抗病毒治疗为核心,结合营养管理及戒除烟酒等生活方式调整,并建立定期肝功能、病毒载量及影像学监测体系。患者应遵循由肝病专科医师制定的个体化治疗路径,严格实施基于循证医学的干预策略,通过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有效延缓纤维化进程。规范化的全程管理不仅有助于改善组织学进展和生化指标,更能显著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及远期预后。需特别强调的是,治疗依从性强化、持续医患沟通以及积极心理状态维护是保障治疗效果的重要协同因素。
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是集实验研究、临床治疗、临床检验和新型诊断技术研发为一体的肝病专科医院,保持与国内外肝病诊疗机构进行学术交流、新技术研发与推广,掌握国内外科技动态,特别是在肝病学的“基础领域、诊断领域、治疗领域、预防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重大进展,把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临床应用,为患者提供服务。